从古至今,我国一直有着悠久的生猪养殖传统。随着畜禽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其中生猪养殖更是推动养殖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生猪养殖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疫病防控问题愈发突出。一旦发生疫病,不仅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对整个行业造成深远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小型养殖场中,由于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疫病防控形势尤为严峻。因此,加强科学养殖管理,预防疫病的发生,成为确保生猪养殖健康发展和提升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关键。
  1 科学养殖管理的重要意义
养殖管理贯穿了从选址建厂到畜禽出栏的整个过程,其科学性直接关系到生猪的生长发育、繁殖效率以及产品质量。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可以为猪群提供一个舒适、清洁的生活环境,促进健康发育,同时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的高质量。此外,科学的养殖管理还能有效推进种猪改良育种工作,优化生猪品种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养殖管理能够显著减少疫病的发生,确保养殖场的安全运行,从而为养殖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 养殖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 养殖场选址不合理:部分养殖场因场地限制,圈舍朝向不当,导致防寒避暑条件差,通风采光不足,影响生猪生产性能,同时也增加了疫病暴发的风险。
2.2 忽视引种过程:盲目引种、忽视检测检疫或隔离观察,可能导致外来疾病传入,严重影响猪群健康。
2.3 饲养管理不达标:饲养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使用劣质饲料或未按阶段配制饲料,容易导致生猪免疫力下降,增加疫病感染风险。
2.4 养殖环境脏乱差:缺乏定期清洁消毒制度,加之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使得养殖场成为病菌滋生的温床。
2.5 疫苗免疫不合格:疫苗接种操作不规范、剂量随意或保存运输不当,都会削弱免疫效果,甚至引发交叉感染。
2.6 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猪及粪污处理不当,可能污染周边环境并传播疾病。
2.7 药物滥用:过度依赖抗生素治疗,导致动物耐药性增强,后续治疗难度加大。
2.8 养殖台账记录不规范:随意记录或遗漏关键信息,影响问题排查效率,增加疫病传播风险。
  3 科学养殖管理措施
3.1 合理规划选址:选择交通便利且远离居民区、公路及其他畜牧场的地方建场,注意控制养殖密度,确保水源充足、通风良好,同时利用周边果林或耕地作为天然屏障,减轻环保压力。
3.2 重视生猪引种:制定科学引种计划,调研目标猪种的生长阶段和用途,优先选择无疫病的新建种猪场,并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和消毒程序。
3.3 强化饲养管理:加强对饲养人员的专业培训,科学配比饲料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避免使用霉变饲料,同时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4 优化养殖环境: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完善消毒制度,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并定期轮换,严格控制人员车辆进出,防止病原传播。
3.5 科学疫苗免疫: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规范疫苗保存和使用方法,强化防疫人员的无菌意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3.6 完善基础设施:配备完善的无害化处理设备和消毒设施,安装自动化清洗装备和灭蚊灯,降低人员与猪群接触频率,减少疫病发生概率。
3.7 科学疫病治疗:培训饲养人员掌握疫病诊断知识,尽量采用中兽药替代抗生素,减少抗药性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3.8 合理记录台账:详细记录猪群的生长、繁殖、用药及饲料使用情况,便于问题追溯和科学决策,保护养殖户利益。
  4 小结
在当前生猪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科学的养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优化养殖环境,强化饲养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疫病的发生,还能显著提升生猪品质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未来,养殖户应注重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知识,全面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