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新余一位23岁的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选择去养猪场上班,月薪8000元,但是她的选择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理由是“养猪不体面”。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热议:在年轻人的体面,不该被偏见定义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年轻人的“体面”究竟该如何定义?当下猪场的工作生活现状究竟如何?
事件回顾:大学生养猪不体面?
这位23岁的女孩大学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偶然间,她在网上看到一家养猪场招聘,月薪8000元,便毫不犹豫地去了。然而,家人却对她的选择表示反对,认为养猪场“脏乱差”“味道大”,女生做这种工作“不体面”。
然而,女孩却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她表示,自己所在的养猪场是自动化养殖,环境干净整洁,小猪身上还有奶香味。她的工作内容包括养殖、分娩、打疫苗、断奶等,每天工作7小时,业余时间还可以打篮球、唱歌、打乒乓球。最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每个月发多少钱就能存多少钱。她说:“我很喜欢这份工作!”
女孩的选择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许多年轻人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随便一个年轻人都是大学生,但工作岗位却远远不够。即使找到工作,月薪两三千元也是常态,连房租都交不起。相比之下,女孩月薪8000元的工作,无疑让人羡慕。
然而,家人的反对却让人深思:为什么养猪会被认为“不体面”?为什么年轻人的“体面”要被偏见定义?
体面,不是表面的光鲜,而是内心的满足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产业不断走向规模化、专业化,越来越多大学生或者其他行业从业者开始养猪。那么,猪场生活究竟如何呢?
之前,猪场动力网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目前在猪场工作的00后,一起来看看他们眼中的养猪业吧。
猪场也是一个小社会
柚子(昵称),毕业于动物医学专业,在猪场工作两年有余,目前是黑龙江双鸭山市某猪场保育舍的技术员,主要负责保育猪只的治疗工作、疫苗接种以及生产的数据整理。
在薪资待遇方面,对于当时刚毕业的她来说,猪场比宠物医院更具有吸引力。专业对口、工作时间稳定、晋升机制完备等,也是她考虑工作的重要因素。猪场会提供基本的生活用品,除了牙刷牙膏、毛巾这些,还会为女性提供内衣内裤、卫生巾等物品,对生活品质要求不高的甚至什么都不用带,防疫严格的猪场一般只能带电子产品、药品和全新且未拆封的护肤品等。
“在猪场工作久了,发现自己慢慢喜欢上了这里,”猪场一般根据生产情况给员工提供休假的机会,因为她平时比较宅,所以能够适应看似“与世隔绝”的封闭式管理。
猪场虽小,但在柚子看来,这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社会。猪场内部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柚子能够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感受人情世故。当然,工作中也有不少事情让她头疼。作为猪场的能手,常常要与新员工对接工作。偶尔存在那么一两个新来的饲养员不够细心,存栏表交给他们没几天就出了差错,其他方面也是状况百出,柚子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还得收拾“烂摊子”,柚子坦言。
“以前我是一个特别胆小的人,做事情总是顾虑太多、不敢尝试。在猪场我被推着往前走,久而久之,我变得勇敢了很多,所以现在我很满意有冲劲有目标的自己,尽管有时候工作量比较大,一天要打好几个单元的疫苗,但是看到小猪的死亡率降下来了、看到小猪一点点康复,特别有成就感”,柚子总结了猪场生活给她带来的改变。
但起初,家人并不支持她的选择,认为猪场工作又脏又累,女孩子应该找一份体面且稳定的工作。“闲暇之余我会与家人分享工作内容和身边发生的趣事,并告诉他们现在的猪场已经不是传统的养殖模式了,看到了我的成长以及对这份工作的热爱,现在他们已经理解和支持我了”,柚子告诉记者。
柚子最后告诉记者,猪场也晋升空间,有竞争就有压力,所以猪场也很卷。但也经常出现这么个情况,新员工接受不了封闭式管理和强度比较大的工作,刚入职几天就辞职了。柚子建议有意向进入猪场工作的伙伴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切勿头脑一热,浪费时间和精力。
在猪场学会了敬畏生命
小邱,四川成都人,毕业于河南某所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河南驻马店一猪场实习,负责接生以及辅助哺乳仔猪。
“同龄人比较少,身边同事大多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没什么共同话题,而且大多都是河南人,他们直接用方言交流,就更说不上什么话了。”小邱告诉记者,猪场的每个人有自己负责的区域和工作,所以大多时候大家只在自己负责的区域范围内行动,工作时间很少相互交流,只是偶尔帮点忙。
小邱所在猪场的实习生工资大概在180元/天,在猪场开销很小,所以她能够积攒自己的“小金库”。养猪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拿快递也不太方便,且吃住都在场内,一般包住且会给员工提供生活用品,食堂也很实惠,每天只有三餐不到二十元的开销。
在猪场工作累吗?答案是肯定的。天还没亮就需要起床,洗漱、吃早餐,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直到晚上八点才下班。“好在中午有三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吃饭和休息,不然真的扛不住。”
当谈及在猪场的收获时,小邱提到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小邱回忆起了第一次进入母猪产房做接生工作的情形,她先是小心翼翼把刚出生的小猪提起来,再擦掉胞衣,最后把脐带掐断。脐带里有血,她能感受到血往外流时,血管的起伏和小猪脉搏的跳动。但是,有些小猪在母猪分娩的时候可能会憋死。“我第一次看见刚出生就没了呼吸的小猪时特别紧张,特别希望它们能够活下来。相比之下,老员工显得特别淡定。我希望我不会对这份工作麻木,希望我永远对生命有敬畏之心,永远为新生命的到来而激动,”小邱有些动情的说。
同样内卷的猪场
周周,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沈阳某猪场场内物资配送岗的员工,主要负责运送盐水、药品等物资。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应届毕业生们带来一道就业难题,恰逢家附近的猪场招人,作为学前教育的毕业生,虽然专业不对口,但周周秉持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顺利应聘上文员一职。
“入职后没多久文员的岗位取消了,我就转了接产,负责给小猪接生,但是这活太累了,我有点承受不了,后来陆续任职仓管、生物安全员、隔离间管理员,但这些岗位陆续都取消了,最后我转到了现在这个岗位。”据周周所言,猪场为了节约成本,陆续取消了饲养员之外的很多岗位,估计在今年年底只剩饲养员这一个岗位了,饲养员有苦说不出,钱也没挣多些,活却增多了。
周周的工作是天天搬运比她还沉的盐水和药品,有时候,要半夜两三点才回到宿舍休息,六点不到又回到一线继续工作。作为场内物资配送岗,少不了与其他岗位的员工打配合,例如安排给猪打针到后半夜,她就得送药到后半夜,她觉得被剥夺了休息时间。
“猪场很卷,一线员工卷,管理层更卷。管理层的决策让基层员工来落实,他们高高在上,猪养的好,就是他们管理得好;猪养的不好,就是员工没执行到位,”周周坦言。
除此之外,对于周周而言,猪场的生活有许多不便之处,尤其是封闭式管理,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确实需要时间来适应,也是她最苦恼的地方。养一批猪,最快只需要1个月,最慢则需要4个月,在此期间,除非特殊情况,猪场一般不会批准内部员工外出。
“进场前,人事说月休四天,进场后,作为饲养员,领导要求养完一批猪才能休假,否则会被劝退,”入职之前猪场所说的“节假日自愿加班”,也变成了开会时领导所说的“猪场会劝退节假日经常回家的员工”。
周周表示,自己的满腔热情被消磨了不少,现阶段只希望能多挣点钱,未来另做打算。
本期编辑:廖宇虹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