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畜牧行业的人来说,2023年的开年无疑是令人难忘的。春节过后,豆粕价格一路上涨,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月11日,部分地区贸易商的报价突破了4000元大关,较1月初上涨接近1000元。尽管随后几天价格有所回调,但市场热度仍然持续飙升,饲料企业也纷纷调整价格,涨幅在50-450元/吨不等。
此次价格上涨背后有四大主要因素推动。首先,国际政策的变化对市场情绪产生了显著影响。美国新任总统上任后,不断发起加征关税政策,尤其是春节期间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引发了中国反制措施的预期,虽然大豆未被列入反制清单,但也提振了市场情绪。此外,美国对墨西哥等国的关税担忧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推高了豆粕和饲料的价格。
其次,天气原因导致供应紧张。南美大豆正处于关键定产阶段,阿根廷的干旱天气引发了对其产量的担忧,支撑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同时,巴西降雨过多阻碍了收割进度,导致巴西贴水走强,增加了国内进口大豆的成本,并减少了巴西大豆对华的发船量,使得国内一季度大豆到港量大幅减少。业内人士预计,二三月份的大豆进口量将偏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应紧张。
第三,油厂大豆压榨量减少导致短期供应趋紧。节后油厂尚未完全恢复开机,下游企业在节前备货较少,节后积极补库,导致短期内豆粕供应紧张。此外,各港口的通关政策也影响了部分地区的生产计划,2月底至3月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停机情况,这无疑为豆粕价格上涨添了一把火。
最后,饲料需求增加也是支撑豆粕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春节后,终端养殖行业逐步恢复生产,对饲料的需求上升,豆粕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采购热情较高,现货求购量增加,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豆粕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养殖户成本压力增加。广州某饲料企业销售总监李毅强表示,公司饲料价格已上调75元/吨,而去年同期饲料价格还在下调。广东梅州的一位饲料经销商杨吉安提到,现在饲料售价是在厂家报价基础上加上经销商利润,虽然养殖户对高价饲料习以为常,但依然增加了他们的投入成本。
面对饲料涨价,养殖户的反应各有不同。一些养殖户选择提前囤货以应对未来可能的价格上涨,而另一些则开始调整替代原料的比例来降低成本。广东茂名一位拥有300多头母猪的养殖场老板梁超武表示,他已经囤够了10天的用量,以防后续价格上涨。另一位猪场场长张望江则表示,饲料提货价的不断上涨让他们的成本压力加大,可能会进一步调整配方。
近期,豆粕价格出现了涨跌互现的现象。2月12-13日,部分贸易商和油厂宣布降价,均价跌幅达230元/吨,江苏地区更是下跌300元/吨,但2月14日又回调90-120元/吨。面对这种多变的行情,企业该如何应对?后市走势又将如何?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后市整体涨幅有限。李毅强分析,全年饲料价格涨幅可能在300元/吨以内。郑正国则认为,短期饲料价格可能不会继续上涨,五月份后的成本较低,后期饲料价格大概率会下降。吴传兵预测,3月份大豆到港偏少将对豆粕价格形成有效支撑,一季度豆粕现货价格或将回调后维持高位震荡运行。中长期来看,随着巴西大豆收割进度加快,南美大豆丰产预期不变,二季度大豆供应恢复后,国内豆粕现货基差价格也将呈现快速下滑走势。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