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蛇年首个交易日,金融市场迎来了别样的惊喜。生猪期货2503合约早盘高开高走,盘中一度触及两个月高点13425元/吨,最终收于13385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50元,涨幅达2.69%。这一强劲走势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为新一年的生猪市场开了个好头。那么,新年伊始,生猪期货为何能走出如此强劲的行情?这是短期波动,还是预示着行业即将迎来新的变革?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生猪市场背后的故事。
  春节前后,猪价经历了起伏不定的震荡局面。按常理来说,春节期间本应是消费旺季,生猪价格应有所上涨,但今年春节期间,生猪市场却陷入了价格震荡的僵局。河南生猪价格每公斤16.7元,在全国范围内,每50公斤二元母猪价格为1640元/头。浙江某食品加工厂的标猪主流采购价格为17.2元/公斤,体重在130—135公斤之间,日宰量约为1800头。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猪价在春节期间如同坐过山车,涨跌不定,市场弥漫着捉摸不透的气息。
  这种震荡局面的背后,是一场激烈的供需博弈。中信期货高级研究员程也分析认为,前期市场弥漫着过度悲观的情绪,春节前养殖户担心年后猪价暴跌,纷纷积极出售大猪,导致供应前置,春节前市场供应大幅增加。随着春节前集中出栏的完成,近期市场供应压力得到了缓解,价格也因此止跌企稳,陷入震荡。养殖户的决策受市场预期影响极大,当普遍预期猪价下跌时,他们会加快出栏速度,造成短期内市场供应过剩;而当市场预期稍有好转,又会出现惜售情绪,供应减少。此外,二育和冻品商的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价格。
  仔猪价格在今年春季呈现出了明显的上涨趋势。早在节前,仔猪价格就已开启上涨通道,到了节日期间,这一涨势愈发强劲。据调研反馈,2月4日,7公斤三元仔猪全国均价较节前上涨23元/头。河北以40元/头的涨幅成为涨幅最高的地区,湖南的涨幅相对最低,也有10元/头。仔猪价格上涨让不少养殖户既心动又担忧,一方面预示着未来养殖收益可能增加,另一方面也担心过高的仔猪成本会压缩后续利润空间。
  仔猪价格上涨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春季作为传统的补栏旺季,气温回暖,病菌滋生较少,成活率更高,加上未来的市场需求保障,使得养殖户对春季补栏充满热情。部分企业提前预期到年后仔猪价格的上涨,提前行动,大量采购仔猪,导致短期内需求激增,供应无法及时跟上,价格随之被抬高。虽然当前能繁母猪基数并不低,但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仔猪的实际供应量并未达到预期。因此,仔猪价格上涨成为必然趋势。不过,这也引发了业内的担忧,一旦后续仔猪供应量大幅增加,市场需求跟不上,价格可能会出现大幅回调。
  对于2025年的生猪供需格局,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将与2023年相似,依然笼罩在供大于求的阴影之下。2024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稳中有升,维持在高位,这意味着2025年生猪供应量将持续增加。大型猪企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凭借前期的大规模投入和产能扩张,预计在2025年新增可观的出栏量。中小养殖户在2024年猪价阶段性回暖的刺激下,也纷纷重拾补栏信心,进一步增加了2025年的市场供应。然而,与2023年相比,2025年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饲料成本下降、养殖技术进步等因素将进一步压缩养殖成本,整体供应虽仍处于过剩状态,但出栏总量相较于2023年有所减少。
  2025年上半年的生猪价格走势犹如一场复杂的棋局,存栏量和出栏节奏成为关键因素。根据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推算,上半年存栏量将逐月增加,市场上可供出售的生猪数量增多,对价格形成下行压力。而出栏节奏则充满了变数,压栏和二育现象尤为关键。当市场预期猪价上涨时,养殖户会选择压栏或进行二育操作,短期内供应减少,价格上涨;反之,则会加快出栏速度,供应过剩,价格下跌。这种行为的变化将时刻牵动着生猪价格的走势,成为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生猪市场中,投资策略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普通投资者建议以观望为主,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等待短期反弹后逢高沽空的机会,以降低投资风险。对于生猪养殖上市公司而言,套保操作需谨慎,待盘面价格反弹到合理区间后再逐步入场,从而有效锁定未来的销售价格,保障企业的稳定收益。
  从长远来看,生猪市场或将进入持续高负债的时代,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降本增效”成为企业最需要思考和攻克的永恒论题。降本意味着从各个环节入手,降低养殖成本;增效则要求企业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只有坚定不移地走“降本增效”之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