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进入我国已有近五年时间,给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然而,这一挑战也促使整个行业加强了对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在疫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生物安全的重要一环,猪场消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猪场消毒的六大关键要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有效的消毒措施。
首先,不同浓度的消毒产品对于同一病原体的杀灭时间存在差异。以市场上常用的过硫酸氢钾(简称过硫)为例,若要在1分钟内杀灭非瘟病毒,在浸泡状态下需要按照1:200的比例稀释;而在喷雾状态下,则需在1:100以内的比例下使用。因此,正确掌握消毒剂的稀释比例至关重要,否则可能导致消毒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绝大多数消毒产品的药效具有时间限制。过硫与水混合后会发生链式反应,其药效会随着液体蒸发逐渐降低。在猪舍内喷洒一次过硫后,其杀灭效果最多只能维持12至24小时。这意味着如果每隔5天才进行一次消毒,其余4天仍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
第三,消毒产品要完全杀灭病原体,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例如,在墙壁、栏杆和天花板等部位进行消毒时,常规消毒产品往往难以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这会给猪场的安全带来隐患。常见的消毒剂及常用浓度下的杀灭时间如下表所示:(此处省略具体表格内容)。
第四,化学消毒产品对人和动物健康存在一定危害。常用的消毒产品如醛类、卤素类(碘、酚、氯)和过硫等均为化学消毒剂,长期或高频率使用会对人和动物的呼吸道黏膜、皮肤黏膜造成伤害。这也是近年来猪只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第五,消毒产品的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例如,戊二醛的效果在20℃时最佳,温度越低,效果越差。酸性条件下,卤素类消毒剂的效果较好,但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下,效果则会减弱。
最后,单位面积内的喷洒量必须足够才能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常规消毒液配制好后,每平方米需要喷洒300-500毫升液体。然而,保证喷洒量会导致舍内湿度大幅增加,而保持较低湿度又可能影响消毒效果。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猪场管理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