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猪猝死症在猪场中频繁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通过对多例生猪猝死病例的解剖和资料分析,本文将探讨该病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办法,以帮助养殖户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一问题。
  ### 发病情况

生猪猝死症的特点是突然发病死亡,且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均有发生,尤其是30—40公斤的中猪、80—100公斤的大猪以及临产前后的母猪更为常见。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尤其是在午后和晚上时段。
  ### 临床症状

生猪猝死症的典型表现是无任何先兆症状突然死亡。部分病例中,病猪会突然发出嘶哑叫声,随后乱窜、倒地,四肢乱划,全身肌肉颤抖,甚至出现抽搐、呕吐等症状。口吐白沫或红色泡沫,呼吸困难,腹部明显臌胀,耳尖、蹄部、阴户、鼻唇部发绀,通常在发病后10—30分钟内死亡。
  ###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猪时,多数情况下未发现典型的病理变化。但在某些病例中,可见胸腔、腹腔积液,肝脏硬化、黄染,肠道出血,胃底部水肿,心脏畸形或心冠部片状出血等病理特征。
  ### 发病原因分析

生猪猝死症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应激后遗症**:研究表明,小猪阶段的应激反应是导致猝死的重要诱因之一。例如,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陈某的猪场有73头仔猪当场死亡,44头受伤,后续这批猪中有5头发生了猝死症。

2. **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解剖中发现的心脏畸形及心脏病病理变化表明,心血管系统疾病也是猝死症的病因之一。

3. **外界因素刺激**:规模养殖场由于饲养密度大、通风条件差等原因,增加了猝死症的发生风险。

4. **代谢疾病**:饲料配方不当,如陈某为增加食量而添加食盐水,可能引发代谢紊乱,进而导致猝死。

5. **霉菌毒素中毒**:猪场中存在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和病理变化,提示霉菌毒素可能是猝死的原因之一。

6. **水肿病**:部分猝死病例确诊为水肿病,说明该病也是猝死的一个原因。
  ### 讨论

近年来,随着免疫接种、消毒和饲养管理工作的加强,由某些疾病引起的生猪猝死症发生率有所减少。然而,规模化养殖的普及使得养殖密度、空气污染等应激条件加剧,增加了猝死症的发生概率。因此,如何有效应对这些应激因素成为防控猝死症的关键。
  ### 对策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生猪猝死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猪血缘选育**:通过选育抗应激能力强的猪种,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2. **做好应激预防**:针对各生产阶段的应激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合理调整环境温度、湿度,改善通风条件。

3. **预防呼吸道疾病**:定期进行保健工作,特别是针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控。

4. **优化环境控制**:确保猪舍温暖、凉爽、通风、干燥,为猪群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5. **平衡内环境**:综合考虑饲料配方、水质等因素,维持猪体内pH值和电解质的平衡。

6. **加强培训**:对养殖户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动物福利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