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规模化养殖占据市场主导之后,生猪产能大基数状态将会恒定下来。农业农村部专家认为,未来两三年,生猪行业产能可能长期维持在相对饱和状态。也就是说至少在两三年内生猪产能难以大幅减少,而生猪养殖行业也不得不进入微利时代。
除了供应端持续处于饱和状态之外,消费层面也在利空价格的涨势。当下,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人口老龄化叠加生育率降低,自然是利空肉类消费的。就拿2024来说,尽管餐饮收入有所增长,但是经济持续处于复苏的状态之中,普通大众经济跟不上,消费就是起不来,所以总体消费并未出现大幅提升。
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产业格局不断释放产能,叠加需求端持续凸显不足的情况下,生猪养殖行业获取高额利润难度升级。也正是因为大家认识到了这个局势,因此2024年上市猪企才会不遗余力的进行“成本战”,因为这是赚利润、保份额的有力“武器”。

2024年猪价的上涨和下跌都过于着急了些,一季度跌,二三季度涨,四季度跌,好似一年的时间里就快速的完成了一轮猪周期。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业内认为驱动2024年生猪价格上涨表面上是供应下降,然而仔细对比,我们发现此前长达16个月的产能去化工作,只是时间长,减产幅度并不大。而且散户大量的退市,伴随着的是规模化养殖群体快速的填补了空缺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长达16个月的减产工作减的是群体,并不是产能,产能在规模化的驱动下快速的实现了恢复。
因此,2024年确实有过缺猪的真实感受,要不然猪价也不会实现上涨。但生猪价格自从2024你那8月份回落说明供应开始增多。但是,2024年出栏量的减少,以及2024年养猪行业实现盈利,事实上并非源于产能的实质性调整,仅是市场供需关系的暂时平衡罢了。
按照目前规模占比达到产业70%的情况来看,只要盈利的猪场,只要现金流安全的猪企,没人愿意主动减产。还不用说2024年,即便是重亏的2023年哪一家猪企是主动减产的?
或许可以说,在规模化主导产业格局下,在行业盈利的现状下,猪市不存在真正的减产工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