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双十一的火爆,经常去菜场调研的小伙伴也会发现,当前猪价确实还相对较弱。不过传统猪市的好日子——腌腊旺季也即将来临,站在当前节点,本轮猪周期将如何演绎?
猪周期基本框架
猪周期的本质是母猪产能增减受当期价格影响,在长生产周期下,影响未来的市场供给与猪价,循环往复。在猪价上涨时,养殖户对市场存乐观预期,补栏积极性提高,能繁母猪存栏随之增加,传导后表现为10个月后的生猪供给随之增长,而随着供给的持续增加,供过于求以致猪价下跌之后也一样的供需逻辑形成了我们熟知的猪周期。
猪周期传导机制图
再细分来看,可以将猪周期拆分为七个阶段:
历轮猪周期行情复盘
1、2010-2014:疫病催化导致猪价短上升、产能长去化周期
本轮周期特征:①亏损+疫病冲击+压栏,猪价短期快速上升;②产能恢复猪价回落;③猪价下行但养殖盈利;④长磨底去化周期迎来周期反转。

2、2014-2018:长磨底催生高景气,高景气导致深亏损
本轮周期特征:① 长达2-3年的长磨底去产能;②长磨底催生长且高景气周期;③ 高景气周期导致下行期长且深。

3、2018-2022:长磨底+强疫病催生超高景气,超高景气导致后续深亏损
本轮周期特征:基本涵盖了周期七阶段:① 较长的猪价磨底期;②严重疫病导致产能出清且短期无法回补;③ 高景气周期遇上消费旺季高景气延续;④超高景气导致后续深亏损。

4、2022-2024:前期深亏损短去化导致高景气短周期,快速进入亏损周期
本轮周期特征:周期短/振幅大/产业反应快:① 前期深亏损导致产能的快去化;②产能的快去化导致猪价急上涨;③ 催生短周期;④产业反应快导致供给提前恢复,产业迅速进入亏损周期

从历轮周期总结来看:
每一轮周期的见顶/见底都有相似的特征,往往由供给拐点/出栏体重变奏/季节性三方面共同决定。供应的大拐点是核心与基础,其决定了周期反转时间点与价格中枢位置。情绪与体重变奏是推手,往往有可能将猪价推波助澜至大幅偏离中枢的价格位置。季节性是可选因子,也有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本轮猪周期何时企稳
有机构指出,猪价再度走跌。新一轮冷空气再度袭来,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雪天气,消费市场继续向腌腊旺季过度,养殖端对后市预期提升,挺价心态增强。不过需求依旧未有明显改善,屠企采购积极性不高,养殖端顺价销售积极认卖为主,供应依旧充足。供需继续对猪价施加压力,猪价短暂反弹后再度回落。
11月份期间大多数时候出栏大猪价格相比10月份虽有短时反弹回涨机会但总体上依旧呈弱势,价格总体继续偏弱、继续底部整理的可能性依旧更高。但随着消费市场的继续改善叠加生猪生长速度放缓出栏时间适度延长等因素影响,11月下半月价格在总体偏弱的大背景下出现阶段性窄幅反弹回涨的机会依旧存在。
来源:界面新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