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竞争形势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近10年来,我国人口总数从13.67亿增加到14.1亿,但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却从2014年的42.6公斤,降到了2023年的42.2公斤,并且猪肉价格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这显示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国民餐饮消费多元化,猪肉虽每年维持着较高的消费总量,但消费占比在持续下降。

养猪

值得重视的是,将来随着人口总数逐渐下降、猪肉消费占比持续降低,猪肉消费总量也将有所降低。农业农村部研判,未来猪肉消费或减少500-1000万吨,到2035年,我国肉类消费需求量约1亿吨,人均约72公斤,其中猪肉消费量约35-38公斤。

这对生猪市场而言,无疑将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集约化发展之下,我国生猪产能常年处于饱和状态,并且生产水平快速提升。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我国生猪出栏率从1978年的55%提升到现在的160%,2023年的PSY也已达到20.4左右,料肉比降到了3:1。

从2024年的生产数据也能看出,全国能繁母猪的存栏三季度维持在4000万头左右,但是6月7月8月规模场的新生仔猪数量却连续3月高于4000万头,并且8月份继续环比增长0.7%(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生猪

可见,生猪生产力的提升已非常明显,即便母猪产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也可以生产足够的仔猪来满足需求。未来10年,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猪肉需求的持续减少,养猪的竞争压力或越来越大。

那么,如何才能应对这种持续提升的竞争压力,做到基业长青呢?

养猪的长效运营

养猪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成本,在猪周期到来的时候少亏钱,盈利期多赚钱。

实际上,只要能够做到长久正向经营,养猪整体是能够盈利的。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从2009到2023年的15年中,出栏一头猪的年均收益为353元。可见,虽然过去15年猪周期上下起伏明显,并且其中还有非瘟后的“超长猪周期”,但是养猪的整体盈利仍旧可观。

那么,养猪该如何才能做到长效运营、整体盈利呢?

生猪行情

毫无疑问,首先最重要的基础就是“非瘟防控”,2018年以来无论是大猪企还是小猪场,如果不能很好地防控非瘟,那么即便平常有着再好的成绩、再大的规模,最终也会遭受惨重的损失。

其次,除了非瘟以外其它疾病的防控也是“长效运营”的关键,现在我国养猪业面临着“新病频发、旧病新发”的复杂态势,光是蓝耳和猪瘟每年都会带来重大损失。

对于猪场而言,其实将这些重大疫病抵御在外,就已经领先多数同行。

生猪死亡

此外,猪场的“持续经营能力强”也是拉开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猪场在环保层面一定要过关,其次现在猪场的人员变动较大、养猪业人才缺口大,那么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对于猪场的兴旺也非常重要。

而从完全成本来看,养猪是一项长期事业,对于饲料原料价格的把控或许非常困难,但是市场上也总有许多新技术、新方案,帮助养猪实现整体的增效降本,也总有一些大猪企、小猪场实现了优秀的养殖成本。

重点在于,一家猪场是否有想法、有行动来学习和落地这些新技术,这是猪场间拉开差距的内核原因所在。

文章来源:猪好多网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