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会议特别提到要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并为明年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针指引。与此同时,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也强调了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持续跟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以及加快发展现代渔业。
  国家对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信号释放出新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预见未来几年的政策走向:

一、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或进一步调整。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从4100万头下调至3900万头,存栏量波动的绿色区域下限从95%调整至92%。面对当前猪价波动、肉类消费结构改变和消费端疲软等问题,政策可能会进一步调整能繁母猪的保有量,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二、反垄断或限制资本在畜牧业继续狂奔,政策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加大。2024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农业农村部面向畜牧行业开展反垄断合规宣讲。尽管政策支持头部企业进行规模化养殖,但也在警惕垄断现象的发生。未来,集团猪场与家庭农场如何划分养猪业市场,将是就业、民生、环保、市场和政策等多方面综合平衡的结果。
  会议还强调了2025年三农工作的其他重点方向:

首先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其次,要深入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此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扎实迈进。

最后,会议指出要聚焦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点实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为了进一步完善三农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

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毫不松懈地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农村稳定安宁。

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