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猪价格回暖和养殖端的降本增效,A股生猪养殖企业的盈利状况逐步改善。在当前新阶段下,推进提质发展、维护产业供需平衡成为企业经营工作的重点。11月份以来,多家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投资者调研信息显示,企业对扩产保持谨慎态度,同时在成本优化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部分企业的生猪养殖成本已降至12元/公斤以下。
  接受媒体采访的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当前的生猪产能状况整体处于正常区间,市场供需关系将进一步调整。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展望未来,生猪养殖产业将更加注重供需平衡以及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提升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经历了此前猪周期反复磨底带来的巨大压力后,生猪养殖企业对于行业的供需平衡更加重视。尽管目前大多数养殖企业已实现盈利,但从11月份多家A股上市猪企接受投资者调研的表态来看,这些公司在规模扩张方面均保持谨慎。温氏股份在本月举行的券商策略会上表示,行业整体扩产较为谨慎,正由规模扩张向提质方向转型,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盈利能力。牧原股份也提到,公司当前进入稳健发展时期,新增产能建设速度较前期有所减缓。ST天邦和新希望也在分析师会议上表示,近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复产扩产计划。
  从行业来看,生猪供应充足,产能或将保持缓慢恢复态势。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吴琳琳表示:“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2024年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2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2%。整体来看,生猪供应仍然比较充足。”华安证券认为,今年以来行业补栏积极性疲弱,预计2025年猪价将获得支撑。
  从价格趋势来看,未来猪价或保持震荡。吴琳琳认为,2024年底猪价波动较小,虽然进入肉类消费旺季,但市场上供需双增,预计猪价窄幅波动。基于当前的生猪产能情况及周期变化,2025年生猪价格低点或出现在3月份,高点可能出现在11月份。
  在谨慎扩张产能的同时,企业纷纷将经营工作的重点更多聚焦于成本优化以及智能化发展上,多家企业的“降本”已取得成效。牧原股份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在今年10月份已降至13.3元/公斤,其中优秀场线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2元/公斤以下。温氏股份10月份的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降至6.7元/斤左右,初步规划2025年全年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目标为6.5元/斤以下。巨星农牧10月份的商品猪完全成本则保持在7元/斤以内,规划的2025年商品猪完全成本目标为6.5元/斤。
  企业积极推进智能化建设。新希望8月份披露的定增预案修订稿显示,公司拟投入募集资金27亿元用于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及数智化升级项目。通过升级智能化设备、信息化平台,将提升猪场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有效降低生猪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率,并进一步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巨星农牧也计划投入1.7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数字智能化建设项目,以促进生猪养殖业务高质量发展。
  智慧养殖已经极大提高了养殖生产效率。牧原股份研发了智能饲喂、智能环控、养猪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实现了疫病实时监测与有效控制,最终实现了在育肥阶段1名饲养员可同时饲养2700~3600头生猪。温氏股份旗下的南牧科技也通过智慧养殖系统实现猪场‘远程养殖’,1个人可以养千头猪,整体养殖成本降低20%左右。广西扬翔旗下影子科技使用智能化工具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查情,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和查情误差。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生猪养殖产业需要更加注重供需平衡,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来应对市场波动。同时,生猪养殖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将使生猪养殖产业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