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呈现出先扬后抑的态势。8月份,尽管处于季节性消费需求较弱的阶段,但生猪价格却创下年内最高值,约21元/公斤。然而,此后猪价进入下行通道,国庆节后跌破18元/公斤,11月以来继续下跌,目前约为16.5元/公斤。四季度是上市猪企冲刺全年出栏量的关键期,猪价与猪企的盈利规模息息相关,因此全年最后一个月的猪价走势对猪企四季度业绩影响重大。
从供给端来看,11月以来,全国生猪二次育肥的积极性持续疲软,补栏积极性也没有显著提升,相对充足的供应局面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根据官方数据,二、三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分别上升1.2%和0.6%,增速放缓表明四季度补栏积极性将低于三季度。截至三季度末,上市猪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仍维持在61.5%的高位,加上冬季往往是北方疫情高发期,导致上市猪企补栏意愿偏低,猪肉短中期内的供应局面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在需求端,今年以来,猪肉消费复苏较为缓慢,终端需求无法较好承接供给,导致三季度猪价持续回调。近日,随着全国气温普降,市场对大猪的需求略有增加,主要系腌腊等活动逐步启动。分析师预计,腌腊季节有望提振猪肉终端消费,年底的猪价将震荡偏强。然而,考虑到整体供需格局趋于宽松,生猪价格中期高点可能已经出现,短期内大幅上涨的概率不大。
卓创资讯分析认为,2024年四季度剩余时间内,部分养殖户仍存在看涨预期,但生猪供应能力较强或导致养殖盈利空间收窄。叠加二次、三次育肥行为亦导致供应后置,均利空腌腊旺季及春节前备货行情,虽然养殖仍存在盈利可能,但盈利空间面临缩水风险。11月生猪价格多次反弹的持续性不足,截至11月2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交易均价为16.65元/公斤,月均价环比上月同期下滑3.0%,同比去年上涨13.60%。
近年来,二次育肥已成为行业常态,近期部分市场甚至出现了“三次育肥”行为,即小型养殖户在11月初补栏140公斤左右的大猪,补栏成本在16.00元/公斤左右。加上其他成本,160与180公斤对应的出栏成本分别为17.29元/公斤和17.46元/公斤。按照当前标猪交易均价16.59元/公斤计算,当下头均盈利或为负数,但考虑降温天气叠加情绪助推,腌腊旺季大猪需求增加,肥标价差或扩大,“三次育肥”或呈现风险和盈利并存的局面。
展望未来,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腌腊猪肉需求启动后,是否会对生猪价格形成支撑?方正中期期货养殖研究员宋从志认为,在当前市场整体供需格局趋于宽松的情况下,生猪价格中期高点大概率已经出现,但由于产能数据环比增幅较小,生猪价格迅速跌破养殖成本的概率不大。中信建投期货养殖行业首席分析师魏鑫则认为,年前生猪价格存在需求端支撑,且今年二次育肥以及压栏力度不算太强,对价格形成的压力有限,预计整体将以震荡偏稳为主。不过,2025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下行空间,尤其是在需求回落之后,市场整体将面临较大的供应压力,低点甚至可能跌破12元/公斤。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