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两天开始,华北、山东和东北地区的玉米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同步下跌。尽管关内和关外降价的对象有所不同,但对持粮主体的影响依然显著。具体来看,华北和山东地区的到货量持续居高不下,维持在千台以上,深加工企业虽未出现大幅降价,但也不断试探市场价格。而东北地区则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潮粮价格疲软,干粮则因中储粮直属库的收购政策有所支撑,如吉林中储粮龙嘉直属库和沐石河分公司宣布每吨价格上涨3.5分。
  目前,基层农户的售粮热情有所上升,但贸易商也在一定程度上截留了部分粮源。以当前的价格水平来看,继续大幅降价可能会引发各级持粮主体的联合抵抗。做短线的贸易商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如果利润消失,到货量居高不下的局面也可能随之改变。
  根据最新的市场调研和官方数据显示,当前产区的粮源多数仍集中在基层农户手中,其中潮粮的入市压力较大,尤其是在华北和山东地区。随着气温骤降,东北地区的潮粮风险虽然存在,但不再像之前那样急迫。此外,今年渠道贸易商的信心明显不足,从新粮上市至今,玉米价格持续震荡,尽管整体呈现反弹趋势,但贸易商建库意愿普遍不强,更多采取即收即走的策略,这也影响了企业的补库策略。
  中储粮的收储动作延期,即使近期在东北地区的收储量有所增加,但在价格和收购量上对玉米市场的支持仍然有限。市场主体对中储粮的动作并不买账,观望情绪浓厚。此外,粮源跨区域流通问题依旧存在,特别是东北粮食入关困难。新疆粮抢占南方市场,华北和山东的低价粮也南下,南北港口库存高企,导致难以形成顺价,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
  展望未来,春节前后玉米市场可能面临以下三大变化:首先,随着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基层农户的惜售情绪将增强;其次,贸易商可能开始建库,本月是贸易商建库的好时机,阶段性行情会频出;最后,企业可能会提高开机率,加大收购力度甚至开始补库,原因在于元旦前的备货需求。总体而言,玉米价格有望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呈现阶段性回暖。
  虽然春节前玉米价格大涨的可能性较低,但预计年后6-9月份将迎来较好的机会。主要原因在于今年售粮进度较快,后期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供应偏紧,价格可能比现在高出100-200元/吨。短期内,玉米市场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降价潮,主要还是企业对价格的自我调整。春节前,山东企业的价格大概率维持在2100-2300元/吨,东北地区的价格则维持在2000-2100元/吨之间。未来需重点关注天气变化、政策收储情况及企业开机和备货情况。
  与此同时,小麦市场近期也出现了不少波动。尽管大的变化尚未显现,但持续的震荡反复对市场心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回顾新麦入市以来,政策轮出不断,超期小麦挤占了部分玉米和新麦的饲用市场,贸易商信心不足,走货速度较快,市场供应充足,企业得以压价采购。然而,进入本月后,下游面粉购销回升,企业面临补库需求,尽管麸皮市场承压,但企业的利润空间依然存在。随着中储粮溢价投放的助力,本月小麦现货价格可能延续弱稳调整的走势。
  春节前,小麦市场整体走向仍将保持震荡反复,阶段行情出现的概率较低,最大的变数在于春节前后制粉企业的备货周期。随着时间推移,持粮主体对小麦的信心有所恢复。作为两大口粮之一的小麦,有官方最低保护价的支持,价格轻易不会崩盘,但较大的涨幅可能要等到元旦和春节期间。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