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24年3月新生仔猪数量开始止跌回升,并且连续几个月环比增长。其中,6月、7月、8月和9月的新生仔猪数量分别环比增长了3.5%、1.8%、0.7%和0.8%。尽管10月份新生仔猪数量略有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这意味着年底及2025年第一季度生猪出栏供给将显著增加。
从母猪存栏量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在4月末达到阶段低点3986万头,随后连续6个月回升。截至10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73万头,较4月末增加了2.4%。这表明2025年3月至8月的生猪出栏量可能会持续增加。此外,由于原料成本维持低位以及今年三季度生猪价格较高,养殖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
国内上市猪企披露的2024年三季报显示,多家企业扭亏为盈。例如,牧原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67.75亿元,同比增长16.64%,净利润104.81亿元,同比增长668.9%。其他猪企虽然营业收入同比继续下降,但净利润大幅增长。预计未来几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将继续平稳回升,理论上对应10个月后即2025年第三季度生猪市场供给逐步增加。
从中大猪存栏量来看,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5月龄以上中大猪存栏量从6月开始止跌回升。具体来看,7月、8月和9月中大猪存栏量分别环比增加了1%、1.8%和1.5%,意味着肥猪出栏量逐月增加。考虑到春节前的需求高峰,集团养殖企业在12月及明年1月的出栏计划增量较为明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12月的生猪供给压力。
从出栏均重来看,2024年生猪平均出栏体重为124.3公斤,高于2022年和2023年的平均水平,对应猪肉产出增加。综上所述,排除冬季疫病影响,预计2025年生猪市场供给明显增加,养殖利润可能下降,全年整体或处于微利水平,不排除阶段性亏损。
展望2025年上半年,根据生猪繁育周期推算,1月份生猪理论出栏量环比微减,2-6月份则呈现环比增加的趋势。整体供应或将较为充裕,对猪价形成利空影响,导致行业盈利空间收窄。分析师认为,供应端对猪价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2025年上半年,市场实际生猪供应量可能会略有波动,但总体仍呈增加趋势。
近期,冬至来临,灌肠腌腊需求旺盛,屠宰企业开工率有所回升。然而,腌腊行情对需求的提振有限,市场对后市猪价持悲观情绪。规模猪企年度冲量,12月生猪出栏压力较大。生猪需求增量不及供应增量是当前市场持续走弱的基本面。随着气温下降,终端消费有所启动,但标猪供给充足,价格向上空间有限。元旦节前供需双增,猪价仍有短线反弹预期,但上方压力位在16.5元/公斤左右。
展望2025年,供给持续恢复可能导致1月猪价进一步回落,2-3月重回供强需弱格局,存在季节性下跌预期。全年现货价格主要波动区间在13~16元/公斤,养殖企业可以通过卖出套期保值操作锁定正常养殖利润,屠宰企业可关注合约给出过低估值后的买入套期保值操作,锁定低价采购成本。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