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肥价差,即标准体重(标猪)与大体重(肥猪)之间的价格差异,是生猪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一差异的变化反映了市场对不同体重猪的需求与供应情况。根据Mysteel农产品的数据统计,截至8月19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20.34元/公斤,而标肥价差则为-0.22元/公斤。值得注意的是,2021-2023年7-11月期间,标肥价差走势普遍呈现持续走扩态势,然而,今年8月中旬,标肥价差的走势与以往规律相悖,出现了收窄的趋势。
  这一反常现象的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虽然7-8月份是夏季,养殖效率较低,但由于去年四季度北方地区发生的疫病,导致7-8月份成为供给断档期,生猪供应量达到年内最低水平。这使得养殖端普遍选择压栏增重,二次育肥也相对活跃。然而,近期猪价持续走低,市场普遍认为年内高价已经过去,因此二次育肥的大猪出现了恐慌性出栏的现象。由于天气炎热,终端消费者不太偏好大肥猪,导致大猪成交情况不佳,而标猪行情的跌幅小于大猪,从而使得标肥价差收窄。
  其次,5月份行情淡季不淡,猪价上涨初期,二次育肥的补栏量较多,目标是7-8月供给断档期的高价。目前正值市场预期的大猪出栏高峰期,大猪供应量充足,加上前文提到的因素,进一步导致标肥价差的收窄。这些观点可以从生猪存栏结构和出栏均重的变化中得到验证。
  短期内,市场供需博弈激烈。尽管市场上存在"猪价高点已过"和"未来行情将继续创新高"两种观点,但大多数市场参与者认为短期内猪价不会出现明显下跌。因此,二次育肥猪源可能会继续保持稳定出栏的节奏,大猪的供应量不会过于紧张。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大猪的消费量可能会增加,其行情涨幅可能高于标猪,预计今年的标肥价差将继续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
  当前,终端消费并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南方市场的腌腊制品生产尚未启动。标肥价差的收窄可能意味着前期市场供应紧张的情况已经有所缓解。对于生猪市场的后续发展,需要继续关注标肥价差的变动趋势。如果标肥价差持续缩窄,可能表明生猪市场的出栏节奏加快,甚至可能出现抛售现象;如果标肥价差没有明显变化或继续扩大,则可能表明生猪市场供需双方仍处于博弈状态。
  影响标肥价差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供需变化、季节性因素与地区偏好、以及养殖端的策略调整。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于理解标肥价差的走势至关重要。总体而言,标肥价差是生猪市场的重要指标,其变化不仅影响养殖户的决策,也对生猪市场和消费者产生重要影响。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