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给许多猪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这种疾病常常以继发感染的形式出现,与多种猪病混合流行,因此,对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控成为了猪场疾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要点
  1. **抗生素使用**:对于严重的猪副嗜血杆菌病,单靠抗生素防治效果不佳。一旦发现临床症状,应立即采用除口服外的其他方式,使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进行注射治疗,如恩诺沙星、头孢噻呋钠等,建议每6-8小时用药一次。同时,对全群其他猪只进行预防性用药。
  2. **预防为主**:鉴于该病通常是作为继发或并发感染出现,因此预防其爆发尤为重要。在猪场的生产实践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才是上策。
  ### 预防混合感染
  该病常与蓝耳病、支原体等病原体混合感染。因此,在饲料中添加合理的药物组合是预防此病的关键。例如,在仔猪断奶后,每吨饲料中可添加克蓝2.5kg、赛诺米1kg、达能1kg。
  ### 消除诱因与加强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措施。尤其需要注意圈舍卫生和通风,尤其是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 免疫接种
  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病较为严重的猪场,免疫接种是必要的防控措施之一。考虑到该病的血清型多样,使用自家苗或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可能更有效。初产母猪产前40天进行首次免疫,产前20天进行第二次免疫。已经免疫过的母猪则在产前30天接种一次即可。对于受该病威胁严重的猪场,小猪也应进行免疫接种,根据猪场的发病日龄来确定免疫时间,通常在仔猪7至30日龄内进行,每次接种1毫升。建议首次免疫后15天进行第二次免疫,以确保第二次免疫与预计发病时间至少间隔10天。
  ### 控制蓝耳病
  蓝耳病毒破坏猪只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抑制,进而加剧猪群的继发感染及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风险。因此,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同时,做好蓝耳病的压制和净化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保育阶段,加强对蓝耳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能够有效降低猪只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