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非洲猪瘟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猪场防非复产的压力较大。在过去两年中,行业与非洲猪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积累了宝贵的教训与经验。在"养猪技术云培训"上,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张桂红教授分享了《非洲猪瘟下的猪场复产与升级》的主题讲座,以下是根据讲课视频整理的内容。
### 当前的风险
非洲猪瘟的风险来源包括受感染的猪、肉制品、污染媒介(如鼠类、苍蝇、蚊子等)、人员、污染的饲料、物资和车辆等。日常监测应覆盖人员、车辆、物料、水源、猪只、精液、媒介、动保、空气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由于目前无法区分病毒死活,检测结果通常为核酸而非活病毒。因此,在引进仔猪或后备猪时,建议进行抗原与抗体双重检测以确保准确性。
### 猪场复产与升级
#### 彻底消灭环境中的ASFV
- **清洁**:评估污染程度与区域,按污染等级进行清扫、清除、清洁。清洁过程中,确保不带出病毒,对人员进出及带出物品严格管理。对发病猪舍采用高温消毒,重点清洁水嘴和料槽。
- **消毒**:消毒效果受温度、时间、有机物、pH、表面活性剂和干燥程度等因素影响。适当调高温度可提升消毒效果,但需注意毒性和腐蚀性。消毒液应在猪舍干燥后喷洒,避免稀释影响效果。
- **烘干(熏蒸)**:利用加热烘干或热蒸汽熏蒸方式,使非洲猪瘟病毒失活。确保猪舍温度达到60℃以上,持续15分钟。
- **环境检测**:最后进行环境监测,确保检测结果为阴性后方可进猪。
#### 生物安全升级改造
- **区域划分**:建立生物安全整体思路,将猪场划分为红、橙、黄、绿区。规模较大的猪场应设置前置功能区,进行物资和人员隔离、洗消等操作。
- **生物安全措施**:对猪、车、人、物资、媒介、水等进行严格管理。例如,所有后备猪进群需检测ASF抗原与抗体等指标;车辆需彻底清洗、消毒、烘干;人员需经过严格培训和管理;物资需采用多种方式杀灭病毒。
- **其他建议**:猪场内部建议路面硬化,进行分区,并建立实验室。考虑使用空气过滤系统、规划合理的进出路线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生物安全级别,为猪场复产提供保障。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