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膘情适合度与生产效益紧密相关。当前,行业内普遍认同的母猪膘情评分标准以3分为中间值,各生产阶段以此为基础进行适当调整。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品种、饲养管理条件、饲料种类、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各猪场之间最适合的膘情标准出现了显著差异。
  目前的理论认为,初产和经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度大于22mm可能对产仔和泌乳产生不利影响;哺乳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度为17-20mm有利于断奶后的发情配种和排卵增加;而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后降到15mm以下可能会影响断奶后的发情或导致发情延迟。这些数据让生产管理者难以独立判断本猪场的膘情状况,从而对母猪背膘厚度的管理陷入了迷茫。
  近年来,大部分理论倾向于母猪背膘厚度保持在18-22mm之间。由于高产需求和对背膘的重视,育种选择更倾向于高分背膘的趋势明显。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追求更高的生产性能,饲养管理者往往会以更高的膘情分值标准来要求饲养,导致饲养量和营养供给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背膘较好且生产性能优良的母猪在选育方向上占据优势地位。因此,当膘情评分达到5分时,母猪仍然能够表现出优秀的生产性能。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一个著名的种猪品牌,其母猪只有当膘情评分趋向于5分时,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另一方面,在一些猪场,即使母猪的背膘要求不高,评分较低,仍然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生产绩效。这些母猪通常具有较强的营养代谢和传递能力,产仔带仔能力突出,断奶至发情的间隔也在正常范围内。这表明对于这些母猪而言,较低的膘情要求才是最佳状态。
  针对不同猪场的实际情况,应根据品种来源、饲料影响及地域等因素制定不同的膘情需求。对于种猪血源较为单一的猪场,经过多年的饲养习惯和选留,会形成独立的膘情标准。而对于种猪血源复杂的猪场,需要通过个体饲喂记录和不同的饲养标准来进行管理。
  总之,母猪的膘情适合度对生产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每个猪场应根据自身特点总结最适合的膘情标准,而不是盲目跟随流行的理论。正确的关注母猪膘情,是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