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采食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母猪的身体状况、发情率、非生产天数以及奶水质量等多个方面。采食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母猪自身存在炎症问题,导致食欲下降;二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采食量偏低。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本文将分享一个成功提升母猪产后采食量的案例。
### 猪场背景
该项目猪场位于南方,拥有5000头基础母猪,采用五层楼房养猪模式。猪场的各项生产指标均处于中上水平,但母猪产后采食量偏低,平均每天仅为5.5kg。这一问题导致母猪体重下降严重,影响了断奶后的发情率。在断奶后的一批次中,158头母猪中有67头的膘情低于2分。
### 解决方案
针对这一问题,项目团队经过现场巡查和与猪场技术人员的讨论,制定了针对性的实验方案。原方案中,母猪产后第一天的饲喂量为2kg/天,之后每天增加0.5kg/天,直至9天后达到6kg/天,最终稳定在6.5kg/天。调整后的方案是产后第一天同样为2kg/天,随后每天增加0.5kg/天,但9天后增加至7.5kg/天。
### 项目结果
项目实施后,母猪高峰期的采食量从6.5kg提升到了7.5kg。更为重要的是,断奶后背膘低于12mm的母猪比例从42.4%显著降低到了10.3%。同时,母猪断配率提高了7.3%,受孕率提升了0.6%。这一结果表明,提高母猪的采食量能够有效减少母猪体重下降,提供足够的营养以改善发情状态和卵子质量。项目还强调了员工在提高母猪采食量中的重要性,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调整饲喂策略。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