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的生产指标是衡量猪场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母猪繁殖效率报告作为核心报表,全面反映了猪场的经营状况。在国内,虽然猪场母猪平均窝产仔数能达到11头左右,但最终平均每头母猪提供的上市生猪数量较少,主要原因之一是仔猪成活率不高。因此,提高仔猪成活率和降低肥猪的料肉比成为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以下是从新生仔猪护理角度出发,提出的八大关键措施。
### 1. 防止初生仔猪活力差
弱仔猪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缓慢的生长速度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初生重在0.8公斤以下或站立不稳、不会吃奶的弱仔。为提高仔猪活力,需确保母猪在孕期获得充足的营养,特别是在怀孕后期,以促进仔猪健康发育。此外,做好接产工作,避免产程过长导致仔猪缺氧,也是关键。
### 2. 防止出生仔猪吃进粪便
仔猪出生后立即寻找乳头吮吸,如果母猪产前未进行乳房和后躯的清洁消毒,仔猪可能会吃进粪便,从而感染病原微生物,引发腹泻等问题。因此,产前的清洁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 3. 防止仔猪受寒
仔猪出生后,应立即擦干身上的羊水,以防羊水进入肺部引发肺炎,或吃进肚子里影响消化能力。仔猪出生后的前6小时特别需要保暖,以防止受寒导致腹泻或其他疾病。
### 4. 防止仔猪脐带血丢失
仔猪出生后应等待2-10分钟再断脐,以确保仔猪能够吸收更多的脐带血,提高活力和体质。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对仔猪的后期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 5. 防止母猪奶水不足
为确保仔猪能够尽快吃到初乳,需要固定奶头,并密切观察仔猪吃奶情况及母猪奶水质量。必要时进行仔猪寄养或调整母猪产后保健方案,以确保仔猪获得足够的营养。
### 6. 防止被踩伤和压死
初生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被踩踏或压死。为防止此类事故,需要选择母性好的母猪留种,并做好产前产后保健。同时,通过调教仔猪使其吃完奶后回到保温箱中,以及在喂料时将仔猪隔离,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此外,控制产房温度、使用设计合理的产床和加强员工培训也是重要的措施。
### 7. 防止伤口感染
为了预防仔猪互相咬伤或咬伤母猪乳房,需要在仔猪出生24小时内进行剪牙和断尾,并进行消毒处理。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提高仔猪的均匀度和断奶重。
### 8. 防止仔猪缺铁性贫血
仔猪出生后体内铁含量有限,而母猪奶水中铁含量较低。因此,仔猪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影响生长发育速度。需要在仔猪3日龄和14日龄时给予适量补铁,特别注意补铁量要根据仔猪体重进行调整,避免过量补铁导致中毒或过敏。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