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子宫内膜炎是规模化养猪场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据统计,70%以上的非正常淘汰母猪与此病有关,而60%的弱仔也可能源于子宫环境不佳。在当前猪价低迷的背景下,提高猪场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成为关键。 一、哪些母猪应特别关注子宫炎? 1. 产程超过4.5小时的母猪:长时间分娩会导致母猪体力过度消耗,引发代谢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易引发子宫内膜炎等问题。 2. 产仔数超过13头的母猪:这类母猪因分娩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感染风险增加,且往往是优质母猪,需要特别保护。 3. 头胎母猪和原种母猪:这两类母猪对猪场至关重要,头胎母猪易因胎儿过大和产道狭窄导致感染,原种母猪的培育成本高,损失更大。 4. 人工掏猪的母猪:掏猪可能导致产道水肿,增加感染风险,需要及时防治。 5. 产后外阴恶性水肿或产黑胎的母猪:可能存在子宫内膜炎,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繁殖效率,造成更大损失。 二、子宫炎防控建议: 1. 清洗消毒:母猪分娩后用0.1%的高锰酸钾水清洁后躯和尾根,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2. 产后清宫:使用宫炎栓,通过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促进子宫异物排出,防止子宫内膜炎发生。 3. 强化消炎:对易发炎的母猪采取强化消炎措施,如使用氧氟沙星,连续3天,以有效预防产后感染。 总结:子宫内环境对猪群的繁殖性能至关重要,子宫炎会直接影响母猪的受孕率和仔猪健康。因此,对母猪进行子宫保健,特别是产后使用宫炎栓进行消炎,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有效策略。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