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变异毒株在养猪场中普遍出现,令许多养殖户困惑,即使接种了疫苗,疫情仍难以控制。这种病毒感染猪只后,会导致其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间接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猪伪狂犬病属于疱疹病毒科,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和神经系统问题,但猪不表现奇痒。妊娠母猪可能流产,产出死胎或干尸化胎儿,而初生仔猪可能出现运动障碍、麻痹,死亡率高达100%。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可能有呼吸道症状。疾病在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尤其在冬季和仔猪出生高峰期,发病率最高,尤其是15日龄以内的仔猪。

出生3至7天的仔猪可能出现严重腹泻,粪便呈绿色豆腐渣状,死亡率极高。若在出生后滴鼻免疫k61,可能会误认为是PED病毒导致的腹泻,导致防控措施偏离正确方向。20日龄以上仔猪突然出现角弓反张的脑炎症状,也是病毒强毒力的表现。即使接种了k61株疫苗,45至60日龄的保育猪仍可能出现消瘦、气喘、发热、腹泻等症状,治疗无效,最终死亡。病毒还可能与蓝耳病毒、圆环病毒混合感染,影响其他疫苗的抗体生成。

发病初期,猪只咳嗽增多,发烧、流鼻涕、眼圈和肛门发绀,可能被误诊为猪流感。冬季,病毒在中大猪中流行时,可能与猪传染性胸膜性肺炎并发,被误认为是单一的传胸病,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识别疾病症状和正确诊断至关重要,以避免错误的治疗方案导致防控效果的下降。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