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猪链球菌在规模化猪场中频繁暴发,引发多种疾病类型,如败血型、脑膜炎型、淋巴结脓肿型和关节炎型。其中,猪链球菌II型对人畜的危害尤为严重。在保育阶段,仔猪因关节炎型疾病常常出现关节肿大和慢性跛行,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鉴于此,本文以广西融安县某猪场为例,结合兽医实践经验,提出防治和治疗猪链球菌病的策略。流行特点:猪链球菌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和带菌猪,全年都有可能发生,7至9月的发病率最高,4至11周龄的仔猪易感,病死率可高达50%。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伤口、消化道感染,如母猪传给仔猪,仔猪因伤口或食用污染饲料而感染。预防措施:1. 清除传染源,如无害化处理死猪,隔离治疗病猪,消毒环境和用具。2. 避免伤口感染,清理猪圈尖锐物,新生仔猪操作后消毒。3. 保持猪舍清洁,实施全进全出制度,减少应激。4. 药物预防,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四环素类药物。治疗原则与方法:1. 早发现早治疗,使用大剂量、高敏感的抗菌药物,如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头孢噻呋、多西环素等。2. 针对不同病症,如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使用复合磺胺嘧啶、青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并适时进行脓肿切开和局部处理。通过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猪链球菌病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保障猪场的健康生产。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