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凝聚南北合力 共谋猪业振兴——全国养猪行业协会会长/秘书长座谈会在哈尔滨召开

2025年9月25日,全国养猪行业协会会长/秘书长座谈会在哈尔滨举行,作为第三届黑龙江TOP40猪业峰会的前置重要活动。会议聚焦‘南北交流合作’与‘协会自身建设’,汇聚50余位行业领袖与专家,共商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围绕产能调控、疫病防控、区域协同、协会服务升级等议题深入研讨,达成强化全国一盘棋布局、推动南北资源互补、提升行业协会专业服务能力的广泛共识,并启动‘南北猪业交流·省际猪业展’,为构建现代化生猪产业体系奠定基础。

腌腊季来临,猪肉价格迎来季节性回暖

随着冬至临近,全国迎来腌腊季,低温天气和节日需求推动猪肉消费回暖。本文结合Mysteel数据,分析10月猪肉价格‘先抑后扬’趋势、西南地区屠宰增量、批发与加工环节备货情况,并展望后市在供需博弈下的价格走势,探讨2025年春节推迟对腌腊周期的影响及市场关注焦点。

养殖户必知:非瘟发病规律、新特征及精准拔牙全攻略

本文深入解析非洲猪瘟(小非)的四大核心发病规律与三大传播新特征,帮助养殖户科学识别早期症状、精准判断疫情。同时提供针对不同饲养模式的‘精准拔牙’防控策略,涵盖配怀舍、产房及大栏管理要点,助力降低养殖风险,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水平。

楼房养猪的通风革新:从传统到智能的跨越

本文深入解析中国‘楼房养猪’这一集约化、智能化养殖新模式的发展现状与核心技术,重点探讨通风系统在多层猪舍中的关键作用。对比分析负压、正压及新兴的‘隧道通风’技术的优缺点,揭示其在提升生物安全、节能环保和生产效率方面的创新突破。展望楼房养猪如何推动中国生猪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

猪圈消毒的关键细节与科学方法

本文详细讲解猪圈消毒的关键要点,包括喷洒到位、药剂用量充足、对症选择消毒剂、控制环境温湿度、以及清洁先行等核心措施,帮助养殖户科学有效防控疫病,提升生物安全水平。

构建多层次生物安全体系:从宏观理念到猪场实践

本文系统阐述了现代生物安全的多维内涵,涵盖公共卫生、农业食品、生态环境与科技伦理等领域,强调“One Health”理念下人类、动物与环境健康的协同发展。重点分析动物作为人兽共患病源头的关键作用,提出‘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策略,并深入探讨猪场生物安全的四大层次与六大核心措施,倡导‘养重于防’的管理哲学。结合传统智慧与前沿科技,构建覆盖理念、设施、技术与管理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助力实现可持续健康未来。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入关键攻坚期:中国亚单位疫苗领跑全球,多技术路线竞相突破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迎来关键突破,中国主导的亚单位疫苗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采用P72/P54/P30抗原与纳米载体技术,实现60%-85%保护率且具备DIVA特性。本文深度解析基因缺失活疫苗、亚单位疫苗、mRNA疫苗及病毒载体疫苗四大技术路线进展,聚焦中国科研与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探讨疫苗安全性、成本控制与国际认证挑战,展望2028年上市前景及其对全球动保市场的深远影响。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迎来关键突破:临床试验启动,上市可期

2025年7月14日,我国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获农业农村部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标志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关键突破。该疫苗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牵头研发,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具备高生物安全性,严格对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最新国际标准。临床试验由金宇保灵承担,将在多省规模化猪场开展,预计持续至2027年。尽管前景乐观,但疫苗上市仍需通过严格评审,现阶段防控仍须坚持以生物安全为核心。

猪场出口环节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风险与应对策略

在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猪场出口环节常被忽视,成为病毒反向传入的高风险通道。本文深入分析出猪、淘汰猪转运、病死猪处理等出口环节中存在的人员与车辆交叉污染、工具共用、环境消毒死角及无害化处理疏漏等关键风险点,并提出全流程、全要素的闭环管理措施,助力猪场构建全面生物安全防线,实现稳定高效生产。

猪价持续探底加速产能去化 市场或将迎来震荡筑底阶段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9-10月生猪宰后均重反弹结束,猪价持续走低,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降至11.18元/公斤,行业普遍亏损。文章分析了去产能进程、区域价格走势及市场底部信号,指出猪价或逐步趋稳,未来有望进入震荡回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