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2025母猪产业大会即将启幕:共谋批次化生产升级,助力猪业降本增效

近期台湾省梧栖区养猪场爆发非洲猪瘟疫情,凸显行业生物安全挑战。在2025年生猪微利新常态下,控制疫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成为关键。‘2025母猪产业大会’将于福建福州召开,聚焦批次化生产技术落地与管理升级,汇聚权威机构与企业共谋发展。江西邦诚动物药业作为赞助单位,展示其‘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动保解决方案,助力猪场实现从健康管理到效益转化的全面跃升。

2025年9月起施行:我国全面加强动物运输监管与养殖场备案管理

2025年9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管理指引》和《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业规范化管理。新规要求省际检查站24小时值守、逢车必查,并推动规模化养殖场统一备案赋码,构建养殖、运输、屠宰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提升食品安全与产业治理能力。

新华社上海证券报到访傲农集团 共话企业发展与媒体协作

10月24日,新华社旗下《上海证券报》总编辑谭飞一行走访傲农集团总部,与高层深入交流企业在战略调整、经营恢复及资本市场沟通等方面的进展。傲农集团副董事长吴有林介绍‘饲料、养猪、食品’三大业务布局,强调聚焦主业、协同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双方就信息披露、品牌建设及行业趋势等议题展开探讨,为建立长期媒体互动机制奠定基础。

农业农村部多措并举支持四川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解读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动四川生猪产业链补链强链的系列政策,涵盖种业创新、非粮饲料开发、种养结合、绿色低碳转型及金融支持等方面。重点介绍《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饲草种植扶持、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畜禽碳排放国家标准以及再贷款政策支持,全面展现中国生猪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举措。

美国大豆产业遭遇出口寒冬:农民面临严峻挑战

今年秋天,尽管美国大豆丰收在望,但受国际贸易政策和海外市场需求下降影响,豆农面临销售无门、价格低迷的严峻困境。从北达科他州到田纳西州,种植户因出口受阻、成本高企而陷入财务危机,农业产业链及国内就业市场也受到波及,凸显全球贸易波动对本土农业的深远影响。

中欧猪肉贸易博弈:反倾销措施下的产业震荡与对话契机

中国对欧盟猪肉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征收15.6%至62.4%保证金,导致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欧盟猪肉产业面临严重冲击。本文分析西班牙、荷兰、丹麦等国的出口依赖现状,探讨能源、饲料成本与美国关税压力下的多重困境,并解读欧盟推迟对华加税投票、成立中欧贸易工作组的战略转向。文章指出,通过对话建立透明规则、调整出口结构,是实现中欧互利共赢的关键路径。

中国冷鲜冻猪肉进口量下降 中亚东欧供应格局加速形成

2025年9月中国冷鲜冻猪肉进口量同比下降22.79%,受商务部对欧盟猪肉反倾销裁定影响,欧盟出口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获准出口,俄罗斯供应增强,推动‘中亚+东欧’新兴供应矩阵形成。中国猪肉进口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进入深度整合期,养殖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中美经贸关系迎来转折:从对抗到对话的关键一步

中美在吉隆坡经贸磋商释放积极信号,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不再考虑对华加征高达100%的关税。文章分析中国通过政策支持、农业科技和多元化进口渠道提升大豆自给能力,并凭借稀土等战略资源掌握反制主动权,展现综合国力与谈判底气。此次美方让步凸显实力赢得尊重,中美经贸进入新阶段,合作共赢才是未来方向。

猪肉价格小幅回落 生猪行情回暖 未来一周或先降后涨

根据最新监测数据,10月24日全国猪肉批发价降至17.73元/公斤,周降幅达2.9%,但生猪价格逆势上涨至11.8元/公斤,环比上升5.6%。受出栏节奏调整、气温下降及二次育肥推动,生猪市场情绪回暖,屠宰开工率升至37.4%。尽管短期供需波动明显,中长期供大于求格局未变,未来一周或呈现‘先降后涨’趋势,市场逐步进入季节性消费旺季。

大北农前三季度盈利增长背后:Q3净利骤降九成,猪周期压力与高负债并存

在猪周期底部背景下,大北农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增长,但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92.5%,暴露出生猪业务深度承压。财报显示公司面临高负债与流动性压力,但在成本管控和种业国际化方面释放积极信号,转基因大豆获阿根廷种植许可,或成新增长点。文章深入分析大北农的经营困境与转型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