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四川恒通动保实现赛拉嗪原料药生产突破,引领兽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恒通动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址改扩建的赛拉嗪原料药生产线顺利通过国家兽药GMP验收,同时完成全厂GMP复验,实现四川省非消毒剂类兽用化学原料药领域‘零的突破’。此举标志着企业在质量管理和合规生产上迈入新阶段,推动‘原料—制剂一体化’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调研牧原集团 共话节粮减豆与产业升级

10月25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王宗礼率队调研牧原集团,围绕豆粕减量替代、节粮增效、智能养殖与行业协同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流。牧原集团展示其在生物合成、智能饲喂和低碳养殖方面的创新成果,年出栏生猪7160万头,引领行业绿色转型。双方就饲料行业挑战、资源化利用及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链融合交换意见,共谋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母猪产业大会即将启幕:共谋批次化生产升级,助力猪业降本增效

近期台湾省梧栖区养猪场爆发非洲猪瘟疫情,凸显行业生物安全挑战。在2025年生猪微利新常态下,控制疫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成为关键。‘2025母猪产业大会’将于福建福州召开,聚焦批次化生产技术落地与管理升级,汇聚权威机构与企业共谋发展。江西邦诚动物药业作为赞助单位,展示其‘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动保解决方案,助力猪场实现从健康管理到效益转化的全面跃升。

从下岗职工到饲料经销领路人:张老板的20年耕耘之路

本文讲述了皖北临沂县饲料经销商张启瑞从下岗职工到当地行业骨干的二十多年创业历程。他凭借对预混料市场的敏锐洞察、坚持优质产品与用心服务,骑着自行车走遍乡间开拓客户,最终实现单月销量突破百吨。年近六旬仍坚守一线,以诚信和责任赢得养殖户信赖。他的故事是中国基层农资人勤勉奋斗的真实缩影,诠释了‘业兴在于勤’的深刻内涵。

猪价回暖背后的机遇与挑战:理性应对市场波动

自10月中旬以来,国内生猪价格显著回升,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突破12元/公斤,主要受季节性消费回暖、养殖户惜售及二次育肥入场等多重因素推动。南方腌腊需求启动带动屠宰量上升,标肥价差扩大增强市场信心。然而,产能高位、冻品库存压力及后期集中出栏风险仍存。建议养殖户理性安排出栏,把握11月上中旬利好窗口,避免12月供应高峰。本文深入分析本轮猪价反弹成因与后市走势,助力从业者科学决策。

猪价强势反弹重回‘6元时代’:三重动力推动,未来走势如何?

10月生猪市场触底反弹,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迈入‘6元时代’,月内涨幅达13.9%。本文深入分析推动本轮猪价回升的三大主因:供应端持续去产能、出栏节奏放缓与二次育肥升温、季节性消费需求回暖,同时探讨成本下行对养殖端的支撑作用,并警示产能过剩、政策调控及需求不确定性等潜在风险,展望未来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代养模式重塑养猪业:温氏、巨星、双胞胎如何带动农户增收?

在行业规模化加速背景下,‘公司+农户’代养模式正强势复兴。2024年全国Top30猪企中23家以此为主导,温氏、巨星农牧、天域生物、双胞胎等企业通过高结算价、全链条服务和保险保障,带动超10万农户增收,部分农户年收入达60万元以上。该模式推动散养户回归,引发企业‘抢农户、抢人才’竞争,重塑中国生猪养殖生态。

猪价回暖在即:大猪紧缺与消费旺季助推行情回升

10月生猪市场迎来转折,猪价逐步回暖,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回升至11.89元/公斤,逼近6元/斤关键关口。本文深入分析本轮反弹背后的驱动因素:大猪供应紧张、消费旺季临近、二次育肥入场及市场情绪改善,并指出后期价格上涨空间受限,预计四季度猪价将呈温和上行、区间震荡走势,最困难时期已过。

2025年10月北方猪肉价格先抑后扬,11月或将小幅回升

2025年10月,中国北方白条猪肉价格经历‘先跌后涨’行情。受节后供应增加影响,月初价格探底;下旬因出栏减少、低温带动消费,价格小幅回升。展望11月,供需边际改善或推动价格温和上涨,但整体仍将处于低位运行。

基因编辑新突破:抗猪瘟猪问世,或将改变全球养猪业格局

科学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完全抵抗传统猪瘟的基因编辑猪,为全球养猪业带来突破性进展。本文介绍爱丁堡大学罗斯林研究所的最新成果,探讨其在动物健康、可持续农业及非洲猪瘟防控中的应用前景,并分析技术推广面临的社会、政策与区域差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