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8%,预计到今年年末将达到70%,这标志着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进程取得了显著进展。回顾过去十年,2015至2023年间,行业前三大上市猪企出栏量从1856万头增长至1.08亿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5%;前十大上市猪企出栏量从2091万头增长至1.44亿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7%。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生猪行业的集中度正在迅速提升,市场份额正快速向头部上市猪企集中。然而,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头部企业的集中化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美国前十大养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0%,而我国的头部企业牧原在2023年的市场占有量仅为8.7%左右。这意味着,尽管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率即将突破70%,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2年和2023年养猪业经历了行情低迷和严峻的疫病挑战,导致不同区域50%-70%的养猪散户退出市场,规模猪场的空栏率处于历史高位。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末山东和河南的空栏率分别在40%-50%和50%-60%,全国平均空栏率为40%。这一现象是导致2023年养猪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未来3-5年内,大多数猪企将更加专注于充分利用现有产能,致力于实现满负荷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巩固其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
  以两家头部猪企牧原和温氏为例进行分析。牧原2023年的出栏量为6382万头,其生猪养殖设计产能为8000万头。假设生产成绩改善,人员能力提升,猪舍周转加快,支持1亿头的年出栏量。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牧原能繁母猪存栏331万头。如果母猪存栏基数和生产成绩保持稳定,预计2025年牧原的出栏量将为7500万头,市场份额占比将超过10%。温氏2023年的出栏量为2626万头,设计产能为4600万头,产能利用率为68%左右。截至4月末,温氏能繁母猪存栏约157万头。按照计划,母猪数量还会增加,其他因素保持稳定,预计2025年温氏的出栏量将达到3500万头,市场份额占比为5%。此外,二线猪企如新五丰、巨星农牧、东瑞股份等,由于资金或低成本优势,未来几年的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15-20%以上。
  随着头部猪企的规模扩张,养猪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逐渐增强。例如,牧原、温氏等头部企业通过调整出栏节奏影响猪价,或利用其在上游投入品方面的议价能力降低成本。此外,这些企业还能够获得动保企业的优惠价格和较长的账期,这在行情低迷时尤为重要。
  关于行业集中度提高是否会带来垄断的问题,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在2024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行业集中度提高不会必然导致垄断,反垄断法反的是垄断行为而非垄断地位。这表明,只要企业不进行囤积居奇、操控市场等行为,行业集中度提高本身并不会引发反垄断问题。例如,2022年6月至7月生猪价格快速上涨时,发改委约谈规模猪企,要求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避免盲目压栏,确保市场稳定。
  总体而言,养猪业的巨头企业在推动行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研发低豆、无豆日粮配方以减少大豆进口,以及培育优异种猪种源等。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最终使整个行业受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