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

“冷饭热炒”难持久 “擦亮双眼”看玉米

春节过后,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上涨,东北和华北产区走势分化,港口价格震荡。尽管消息众多,如增储、进口拍卖和糙米出库期限等,但基本面供需面没有太大变化。随着潮粮卖压释放和干粮贸易阶段的开始,市场价格重心上移,预期新季玉米丰产对价格影响有限,干粮市场的需求支撑玉米价格继续上行。短期消息的影响短暂,长期看,玉米价格重心上移是大概率事件。

饲料霉变了怎么办?买不到优质原料怎么办?

本文讨论了饲料霉变对养猪业的影响,包括饲料品质下降、动物健康受损等问题。提出了科学使用脱霉剂、通风晾晒、稀释法、改变饲料用途及微生态缓解等处理方法。强调预防为主,选择优质原料、严格储存环节是避免霉变的关键。

豆粕跌至4700元/吨,跌幅超800元!饲料为何难降价?

豆粕价格自11月初高位回落,跌幅达800元/吨,但饲料价格并未同步下降,主要因玉米价格反升至高位。尽管豆粕期货大幅贴水,但春节期间备货行情和饲料企业成本压力制约了价格下跌。玉米作为饲料主要原料,东北地区产量下滑和库存低位导致价格上升。短期内,饲料降价难度大,主要原料成本影响了饲料企业的决策。

饲料配方设计:科学方法与关键注意事项

本文探讨饲料配方设计的科学方法,强调在配制饲料时的关键注意事项,包括如何实现营养平衡,选择合适的饲料成分以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以及关注饲料的质量控制。对于畜牧业从业者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是一个深入了解饲料配方设计的重要指南。

饲料营养与饲料原料两大影响因素

本文探讨了在现代畜禽生产中,饲料原料的选择、储存、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原料水分、确保适宜的储存环境、消毒灭虫、添加抗氧化剂等措施来保护饲料原料品质,以提高生产效益并保障动物健康。同时,文中强调了防止掺假、检测农药残留和重视饲料加工中的杂质清除等问题对于饲料行业安全和养殖业的重要性。

玉米消费总量破新高:中国农业新动向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玉米消费总量的增长态势及其原因,探讨了新年度玉米消费创新高的预期,并剖析了饲用消费、工业消费以及政策和市场因素对玉米消费的影响。同时,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相关领域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市场策略建议。

饲料原料中毒素检测的必要性

文章主要讲述了饲料企业在原料把控方面的重要性,尤其是霉菌毒素检测的必要性。探讨了毒素滋生的条件,以及饲料或饲料原料中毒素含量过高对畜禽造成的影响。还详细介绍了养殖企业在饲料毒素检测方面主要针对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进行常规监测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原料把控。最后强调了精挑细选原料,严格把控饲料安全指标的重要性。

玉米、大豆价格上天,中央定调:粮价三大变局!

2022年四季度,玉米和大豆价格表现出色,但预计不会失控。国家调控生猪产业影响粮价,关注的是涨幅而非是否上涨。东北玉米将前稳后涨,收购价有望提高;大豆因政策支持扩种,补贴力度加大。未来玉米、大豆将适度上涨,有利于农民收益和粮食安全,提醒农民提高储粮条件并做好分级以实现卖粮利益最大化。

印度玉米出口大幅降低,因其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印度玉米出口因国内需求和价格上升至历史低位,传统进口国转向价格更具竞争力的南美玉米。国内产量估计低于预期,政府乙醇采购价上调导致家禽业请求免税进口,但请求暂未获批。猪博士平台提供相关市场信息,供养猪人参考。

豆粕震荡反弹 饲料厂商有提价倾向

近期豆粕价格经历震荡反弹,受美国天气和美联储加息影响,市场价格上涨。分析师预计三季度豆粕价格可能冲高后回落,但考虑到南美大豆减产和美豆出口量增加,期货机构认为下半年粕类价格将上涨。饲料厂商面临原料价格上涨压力,料有提价倾向,但部分人士倡导通过提高饲料品质而非单纯提价来获取市场份额。下半年生猪养殖需求复苏,料厂出货量有望提升,利润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