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降0.8%!我国饲料配方中豆粕比例持续降低,2030年降到进口仅4000万吨? 中国饲用豆粕在饲料消耗中的占比自2017年起逐年下降,反映了我国饲料蛋白需求结构的变化。2022年,占比降至14.5%,减少了大豆需求410万吨。农业部采取措施提高饲料蛋白转化效率,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增长和粮食安全。未来目标是进一步降低豆粕用量,依赖国产资源与开发新型饲料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谯仕彦提出,提升养殖效率、开发新型蛋白质饲料和培育高转化率的畜禽品种等是关键策略。 行情 2023年04月13日 0 点赞 0 评论 291 浏览
玉米价格跌势放缓 短时上行压力不减 国内玉米市场持粮主体售粮快速,贸易商和加工企业采购态度谨慎,受气温回升及养殖需求信心不足影响,市场走弱。CBOT和DCE期货价格下跌,受乙醇产量下降及国内供应增加压力。后期需关注天气变化、采购动态、饲料厂策略、政策、国际市场、产区收购、进口、疫病、禽畜产品和运输成本等因素,同时中储粮采购活动显示市场供应活跃。预计4月下半月至5月上半月玉米价格稳中小幅波动,5月下半月及后续看涨几率增加,全年供应压力大,年度均价可能下降。 行情 2024年04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288 浏览
粮价“大变脸”,玉米、小麦新变化,猪价“跌不停”,发生了啥? 本文分析了7月11日国内粮食市场中玉米价格止步上涨,由于出口和需求降温,贸易商惜售情绪减弱;小麦价格止步下跌,优质小麦价格坚挺,受玉米价格上涨和粮库补库影响,市场购销趋于稳定;猪价持续下跌,受高温及消费低迷影响,养殖端情绪悲观。总结了市场变化和供需博弈对价格的影响。 行情 2023年07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88 浏览
油厂停机潮再起,5月豆粕供应难言宽松! 4月华北豆粕因大豆检疫问题供需失衡,价格飙升。随着检疫通关,油厂开机增加,但5月供应预期增加,价格可能下行。油厂停机计划和库存增加限制了供应宽松,而下游需求偏弱导致价格主要受供给影响。海关问题解决后,市场供应恢复正常,但进口大豆到港可能带来短期压力。目前,国内豆粕供需两旺,价格主导能力偏弱。 行情 2023年04月27日 0 点赞 0 评论 287 浏览
2023年第39周豆粕、菜粕、棉粕行情分析 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下降,导致CBOT大豆价格维持震荡偏强,南美出口和巴西播种进度影响价格上涨。饲料养殖企业因库存充足而观望,市场以随买随用为主,豆粕价格震荡偏弱。沿海地区豆粕价格小幅下跌。菜粕市场受水产旺季结束和油菜籽供应充足影响,价格维持震荡,但开机率低和双节需求支撑价格。棉粕市场小幅反弹,受豆粕价格上涨提振,但成本支撑不足和豆粕棉粕比价不利限制需求,整体延续偏弱震荡行情。山东和新疆棉粕价格分别上涨。 行情 2023年09月30日 0 点赞 0 评论 284 浏览
5月23日 豆粕期现价格双双小幅上涨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近期对巴西5月份大豆出口量进行了调整,同时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维持不变。这些变化对豆粕期货价格产生了影响,触发了连盘豆粕的涨幅。全国油厂和贸易商的豆粕现货价格也普遍小涨。然而,由于需求端多以随用随采为主,豆粕的库存逐渐增加,油厂挺价动力不足,近期可能继续维持震荡行情。 行情 2024年05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83 浏览
行业资讯 | 豆粕供应将恢复正常 7月起豆粕期现价格走强,市场担忧美豆单产。随着美国天气题材接近尾声,供需矛盾有望在三季度后缓解。分析师预计8月USDA报告可能调减单产,但幅度有限。进口大豆供应紧张,南美种植面积扩张受天气影响。国内豆粕基本面因素变化推高价格,库存低位。后市关注南美天气及海关检验检疫对市场的影响,豆粕期货或在天气题材结束后回调,建议关注远月合约及套利机会。 行情 2023年08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279 浏览
豆粕已经跌破3200元/吨,多家饲企却宣布猪料涨价,究竟是何原因? 豆粕价格持续下跌,江苏地区已跌至3180元/吨,但猪料企业如双胞胎、湘大等却宣布涨价,原因在于玉米价格的上涨。玉米市场受到东北地区余粮减少、华北黄淮产区价差、新麦收割、养殖需求及天气因素等多方面影响,预示着玉米价格在6月到9月间可能总体看涨。 行情 2024年06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278 浏览
俄罗斯与中国签署最大粮食供应合同 金额高达257亿美元 俄罗斯和中国签署了史上最大规模的2570亿美元粮食供应合同,计划在12年内向中国提供7000万吨谷物、豆类和油籽。这是中俄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尤其是农业领域的深化,旨在提升两国间农产品和粮食互换,预计将通过新陆上粮食走廊增加对华出口。两国政府表示将积极合作,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更高的粮食出口目标。 行情 2023年10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276 浏览
9月中国玉米饲用消费调增 大豆进口和消费率上调 2023年9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报告显示,玉米进口量调增,预计2022/23年度进口量1850万吨;大豆供需总体宽松,但全球大豆价格高位,进口量和压榨消费量上调;食用植物油产量调增,受大豆进口影响;食糖供需偏紧,国际糖价预测上调。同时,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和新季作物生长情况良好,市场价格有所变化。来源: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 行情 2023年09月19日 0 点赞 0 评论 27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