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和II型该如何鉴别诊断? 本文详细介绍了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基因I型和II型的鉴别诊断方法,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数字PCR(dPCR)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等技术。文章分析了这些方法的目标基因及其在ASFV基因组中的位置,并探讨了选择这些目标基因的原因。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建议,以帮助提高ASFV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来源:李曼养猪大会;编辑:刘新远;审核:谭新磊。 技术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322 浏览
非洲猪瘟病毒百年进化史:变异、挑战与人类的反击之路 本文深入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SFV)从非洲雨林的天然宿主网络到全球化传播的过程,解析其复杂的基因组结构与关键变异节点,并分析科技在防控中的应用及未来潜在风险。文章涵盖ASFV的起源、传播路径、基因型分布、变异机制以及人类应对策略,为理解病毒进化与防控提供全面视角。 技术 2025年03月14日 0 点赞 0 评论 336 浏览
非洲猪瘟防控新100问 该文章详细介绍了非洲猪瘟的定义、传播途径、防控策略,包括选址规划的重要性,消毒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病毒的传播方式(如气溶胶、昆虫、消化道等),防控措施如立体防控、五流管控、生物安全流程,以及环境消毒、人员管理、猪只健康管理、疫苗研发的现状等。文章强调了环境卫生、生物安全和科学防控在防止非洲猪瘟中的关键作用。 技术 2024年01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336 浏览
非瘟或卷土重来,本轮感染面将发展至50%以上地区 这篇文章来自'养猪职业经理人',内容专注于养猪行业的管理与运营策略,为读者提供了专业经理人的视角和经验分享,旨在提升养猪效益并优化搜索引擎收录。 动态 2023年03月16日 0 点赞 0 评论 337 浏览
多地采取措施防范非洲猪瘟,部分地区严禁从省外违规调运生猪 中国多地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通过实验室检测、疫苗研发、技能培训、官方兽医监管等多种手段,确保养殖业安全。苍南县、尤溪县和烟台莱山区等地区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发现并改进问题,确保检测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云南、甘肃等地严禁违规调运生猪,加强源头管理,严防疫情传播。养猪人需关注官方信息,合法合规防控,保障猪只健康与行业安全。 动态 2023年04月10日 0 点赞 0 评论 337 浏览
非洲猪瘟通过粉尘在两栋猪舍之间的传播 文章分享了山东省一家商业化猪场在应对非洲猪瘟期间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自动喂料系统、沐浴消毒、空气和尘埃样本检测、气溶胶传播及荧光粉实验。研究发现病毒可通过气溶胶和尘埃传播,强调了猪场空气进出口过滤与消毒在防止病毒扩散中的重要性。案例启示猪场设计需考虑非瘟期间的通风与生物安全管理。 技术 2024年01月16日 0 点赞 0 评论 346 浏览
非洲猪瘟致病关键基因筛出 助力家猪抗病育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的研究揭示了非洲野生猪科动物对抗非洲猪瘟的天然抗性,通过基因组比较,发现非洲猪科动物的基因变异可能与免疫应答相关,这为家猪抗病育种提供了关键理论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杂志上。 动态 2022年11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349 浏览
对抗非洲猪瘟的新武器?臭氧能否成为非洲猪瘟的克星? 本文详细探讨了臭氧在消毒和空气净化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显著灭活效果。文章介绍了臭氧的杀菌机制、对不同物品的损害、对人体的危害及安全浓度标准,并讨论了臭氧在ASF防控中的应用场景。通过合理使用臭氧消毒技术,可以有效降低ASFV的传播风险,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技术 2025年02月17日 0 点赞 0 评论 387 浏览
非洲猪瘟会带毒多久呢?康复后,体内还会带毒吗? 非洲猪瘟研究报告揭示,感染猪在康复后体内病毒载量会逐渐降低并最终清除,不会长期带毒。实验发现,存活下来的猪在感染后99天混栏阴性哨兵猪无转阳,且91天后所有样本未检测到阳性。建议猪场在观察临床症状4个月后考虑复产,同时强调生物安全风险和消灭蜱虫的重要性。 技术 2022年11月17日 0 点赞 0 评论 415 浏览
农业农村部印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第六版) 为科学精准处置非洲猪瘟疫情并强化常态化防控,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第六版)》。该方案详细规定了疫情报告、确认、分级响应、应急处置、疫点与疫区划定、流行病学调查及解除封锁等措施,旨在维护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保障猪肉产品供给。文章还根据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和影响范围,将疫情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并明确了各层级的具体应对措施。 动态 2025年01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42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