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猪料比环比下降1.35%,预计下周猪价将止跌企稳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2024年10月第5周全国猪料比价为5.84,环比下降1.35%。当前仔猪育肥模式的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266.78元。由于临近月末,养殖端出栏积极性提高,但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导致猪价下降。预计在月初规模猪场出栏量减少及立冬节气对需求的提振作用下,下周猪价将止跌企稳。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转载自猪博士平台。

下跌“踩刹车”,此番猪价下跌进入尾声?

文章分析了国内生猪市场在10月的表现,指出传统'金九银十'期间猪价并未如预期上涨,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前期生猪价格拉涨导致供应增加,而消费需求未能跟上。随着10月末出栏计划减少及消费需求回升,猪价有望止跌上涨。文中还提到天气转凉和寒衣节等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四季度猪肉消费进入旺季,猪价大幅波动可能性较小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9月份全国生猪平均价格结束连续5个月上涨,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小幅下降。随着猪肉消费进入旺季,四季度猪价大幅波动可能性较小,生猪养殖头均利润有望保持正常水平。文章分析了能繁母猪存栏、新生仔猪数量及中大猪存栏等关键数据,并介绍了农业农村部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的具体措施。

一夜“变脸”,猪价“猛跌熄火”?发生了啥?

进入10月末,国内外三元生猪报价维持波动下跌的走势,猪价基本面偏弱,主要受供应增加和需求不足的影响。近期,尽管有短暂的止跌上涨,但整体仍呈萎靡不振态势。分析指出,由于生猪供应宽松、消费需求转弱,猪价承压下跌。然而,随着养殖户抵触降价意愿增加以及需求有所改善,猪价底部支撑逐渐转强。预计短期内猪价将以弱稳震荡为主,后市需关注养殖端出栏节奏的变化。

三季度猪企开启“挣钱模式”,猪价阶段回调后行业利润支撑点在哪?

近期多家上市猪企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大北农在内的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得益于生猪价格上升、销售量增加及养殖成本下降。然而,近期生猪价格有所回调,市场对于未来利润增长持观望态度。业内人士指出,供需关系、季节性周期及政策调控是影响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展望未来,在需求旺季来临和供给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养殖户的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或将支撑猪价新一轮上涨。

猪价下跌基本“停滞”,上涨“卷土重来”?

文章详细分析了2023年10月中旬国内生猪市场的价格走势,指出猪价在18.11元/公斤冲高后进入多空交织的态势。北方地区猪价呈现止跌上涨的趋势,而南方市场仍面临出栏压力和消费不振的问题。文章还探讨了二育入场、集团猪企出栏节奏以及猪肉消费需求对猪价的影响,并预测短期内猪价可能继续震荡下行。

猪价已持续回落两个月,年底旺季有望反弹 ?

进入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后,猪价却连续下跌超两个月,跌幅超20%。主要原因是仔猪扩产、二次育肥集中出栏等因素导致供应增加。展望后市,随着天气转凉和腌腊、春节备货需求增加,猪价有望反弹,优质上市生猪养殖企业盈利前景乐观。文章分析了猪价波动背后的原因及未来趋势,并介绍了部分上市企业的业绩表现。

养殖端有扛价意愿,猪价能否逆势上涨?新一轮涨价潮能否兑现?

本文分析了10月中旬以来猪价的波动情况,包括猪价短暂上涨后再次下跌的原因,以及市场供需基本面的影响。尽管北方地区出现二育现象和部分养殖户减少出栏,但整体来看,消费跟进低迷、供应压力大等因素导致猪价上涨动力不足,短期内猪价或将维持震荡偏弱的走势。文章还探讨了未来猪价的可能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节前集中出栏,生猪压力释放,对后期猪价有何影响?

从2024年开始,生猪价格持续回暖,但近期因消费不及预期和供应增加,价格出现震荡下行。文章分析了生猪期货价格下跌的原因,包括养殖单位在中秋节前出栏量增加、市场对远端消费预期悲观等因素。同时探讨了供需基本面、养殖利润、冻品库存等对猪价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生猪市场的走势。尽管短期内供过于求的局面仍然存在,但四季度的消费季节性增长和低位库存可能支撑猪价维持高位震荡。

猪价“坐滑梯”,后市会“断崖”下跌吗?

文章分析了国内生猪市场的现状,指出猪价进入‘磨底’阶段,市场多空并存。10月份生猪供应整体充足,但增幅收窄,消费跟进表现一般,缺乏明显增量。尽管鲜品猪肉购销需求有所改善,但整体消费提振空间有限。南方地区气温偏高和疫病风险提升也影响了养殖户的出栏意愿。预计短期内猪价将以横盘偏弱为主,需关注集团猪企出栏及二育情绪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