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我国将用最短时间实现碳中和,农业会有哪些变化?

中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农业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探讨了农业部门的碳排放来源,如畜牧业、粮食生产、土地利用和食品供应链,以及减少农业碳排放的技术路径,如植物蛋白、精准农业、基因编辑、垂直农业和可持续水产养殖。文章强调了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以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将用最短时间实现碳中和,农业会有哪些变化?

本文探讨了中国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农业领域的重要角色,强调了农业部门在减排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如植物蛋白替代、精准农业、基因编辑技术以及绿色养殖方式。文章还指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是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展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

生猪期货为产业保“价”护航

中国首个活体交割期货品种——生猪期货在9月底顺利完成首个合约LH2109的交割。养殖企业开始积极利用生猪期货进行风险管理,但市场活跃度仍有待提升。大商所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市场稳定,期货价格反映市场预期。未来,大商所将继续优化服务,扩充交割资源,引导企业合理利用期货进行生产和风险对冲,助力生猪产业的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猪肉价格涨近30%!还会继续吗?

全国猪肉价格在11月份连续四周上涨至每公斤27.18元,春节后首次明显回升,主要受消费拉动影响,供应量并未减少。尽管部分养殖户已开始盈利,但产能过剩问题短期难以改善,预计明年一季度能繁母猪存栏将调整至正常水平,市场供应基本面宽松。

生猪产能加速出清信号已现,上行拐点或在2022年7-8月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透露,国内生猪价格近期先涨后微降,受强降雪天气影响价格小幅度上涨。高技术产业支撑经济增长,但头部猪企在猪周期下行中面临资金压力。产能去化信号显现,三元母猪高存栏可能延迟拐点。预计2022年7-8月季节效应和能繁母猪结构变化可能推高猪肉价格。

“懒人预制菜”撬动万亿市场 上市公司纷纷布局

预制菜作为‘懒人福利’在市场规模上快速增长,受到消费者青睐,尤其在2021年“双11”期间销售火爆。多家上市公司加速布局预制菜市场,但行业尚存供应链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未来需解决标准化和全国化供应链挑战,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和规范化进程。

2021年中国卤制食品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探讨了线上销售在卤制食品行业的局限性及发展趋势,指出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主要方向。随着网络零售的普及和物流发展,消费者倾向于网购肉制品,但卤制食品如鸭脖的即时性需求使其线下销售仍然重要。主要卤制食品企业如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加速线上布局,但营收占比存在差异。文章认为,尽管新渠道冲击传统销售,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将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体验,推动卤制食品市场增长。

我国牛羊肉产业的发展现状、挑战与出路

本文探讨了我国牛羊肉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产量增长、消费结构变化、科技提升和优势产区形成。同时,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如供需缺口、种业技术瓶颈、生产成本上升等,提出了优化粗饲料资源、技术研发、育种机制完善、法规标准提升和西南地区培育等发展建议。

“二师兄”逆袭!猪价连涨 已过至暗时刻?

自10月以来,生猪价格出现回升,受消费拉动及市场供应相对宽松影响,价格有所上涨。然而,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水平,预计猪价在明年上半年可能不容乐观。贸易商和养殖企业通过运用期现结合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如生猪期货,来管理价格波动风险,实现利润稳定和行业健康发展。

2021年10月全国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监测月报

2021年10月,中国16省(直辖市)猪肉价格报告显示,受供应过剩及节日需求不明显影响,猪肉价格环比上涨,同比下跌。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价格均有上涨,主要原因是终端消费季节性增加和规模养殖场出栏减少。四川和广东地区猪肉价格分别上涨和下跌,但同比跌幅收窄。文章详细分析了各地区猪肉价格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