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独家】10月白羽肉鸡市场行情分析及11月预测

本文分析了10月份全国主产区大肉食种蛋、鸡苗、毛鸡和鸡肉的平均售价变动情况,以及11月行业展望,包括种鸡场鸡苗供应、毛鸡出栏与价格预测,以及受新冠疫情、冻品库存和猪肉行情等因素影响的鸡肉产品市场走势。预计11月鸡肉价格在8500-10300元/吨区间振荡。后续需关注新冠疫情发展、进口肉类、祖代更新和猪肉行情等因素。

穿越农产品周期迷雾 不妨多些逆向思维

本文分析了2021年三季度上市猪企的亏损情况,指出农业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和市场风险。通过引用古代商业智慧和现代投资理念,强调在农产品价格波动中,生产者需要具备逆向思维,观察市场动态,避免盲目跟风,以降低市场风险并实现稳定收益。

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 中国稳链保供意义重大

新华社报道,全球供应链面临新冠和贸易保护主义双重压力。中国作为重要稳定力量,通过推动外贸增长、关键产业链行动和国际倡议,保障供应链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和产业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倡议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受到国际社会欢迎,强调了开放贸易体系和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建设性角色。

用“以销定产 以产定养”模式实现生猪养殖和市场需求有效衔接

本文探讨了近期生猪价格的波动,以及非洲猪瘟对养殖业的影响。为平抑价格波动,提出了通过'以销定产'和'以产定养'模式建立生猪养殖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模式中,主销区与主产区企业签订长期供销订单,以稳定价格并降低风险。尽管存在资金问题和短期盈亏挑战,但该模式有望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猪瘟防控、产品质量安全和乡村振兴。

猪周期能“熨平”吗?

这篇文章讨论了中国养猪行业面临的猪周期问题,尤其是2019年以来的超级猪周期,受到非洲猪瘟、环保限产和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尽管行业规模化程度提高,但猪周期的供需波动、生物资产特性导致的滞后效应以及散户为主的集中度不高,使得行业仍然难以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文章分析了猪周期的形成原理,指出市场供需失衡是主要问题,同时探讨了国家政策和企业策略在试图‘熨平’猪周期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反周期调节的必要性。

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现状及方向

本文探讨了机械制造技术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分析了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包括管理、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自动化技术的差距。着重研究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如操作便捷性、安全性提升和生产效率提高。未来发展趋势中,强调了智能化、绿色环保和技术微型化的重要性。文章指出,提升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关键,对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制造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肉制品企业抢跑入局3万亿预制菜市场

本文探讨了预制菜行业在年底消费旺季的升温,特别是肉食企业如双汇、金锣、龙大肉食、得利斯等纷纷布局预制菜市场以应对猪肉价格波动和寻求增长。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万亿级别,具有高利润空间。各企业通过丰富产品线,如双汇的‘筷乐星厨’、温氏股份的海参鲍鱼鸡、圣农发展的‘圣农美厨’等,竞争激烈。肉食企业在预制菜领域具有天然优势,包括客户覆盖密集、供应链完整和原料优势。

我国猪肉需求对全球的影响

本文讲述了中国猪肉市场的最新动态,包括产量的快速增长、价格波动的影响、政府补贴政策、进口减少与消费变化,以及中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特别是对欧盟市场的出口转移和国内对供应多样化的追求。

生猪产能加速出清信号已现,上行拐点或在2022年7-8月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透露,国内生猪价格近期先涨后微降,受强降雪天气影响价格小幅度上涨。高技术产业支撑经济增长,但头部猪企在猪周期下行中面临资金压力。产能去化信号显现,三元母猪高存栏可能延迟拐点。预计2022年7-8月季节效应和能繁母猪结构变化可能推高猪肉价格。

猪肉价格涨近30%!还会继续吗?

全国猪肉价格在11月份连续四周上涨至每公斤27.18元,春节后首次明显回升,主要受消费拉动影响,供应量并未减少。尽管部分养殖户已开始盈利,但产能过剩问题短期难以改善,预计明年一季度能繁母猪存栏将调整至正常水平,市场供应基本面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