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华东大肥涨破10,猪价上涨原因在哪?

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包括母猪产能大减、猪肉消费需求回暖及二育补栏积极性升温。特别是在山东地区,由于生猪存栏和出栏都有所减少,二育补栏量同比提升50%以上,对生猪价格的上涨起到了助推作用。

猪价连续四个月回升,后市怎么走?

尽管生猪消费处于淡季,但价格却不降反升,全国生猪出栏均价再度回涨至15元/公斤。市场需求偏弱,但供给端持续改善,预期生猪市场回暖,下半年养殖公司盈利情况将向好。短期内猪价可能波动,但长期看,市场供需关系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预计2024年消费将进一步活跃,消费活跃会支撑生猪价格的趋势。猪价的上涨并不意味着猪价会一直上涨,因为猪价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需关系、季节性因素、政策影响等。但是预计2024年生猪价格将在结构调整和去产能中走出低谷。在生猪价格企稳回升的预期下,养猪户有望实现扭亏。

明年 Q2 猪价或迎来二次探底

本文分析了2021年生猪产能的回升、产能过剩、去产能过程的长期性、猪价走势、规模化趋势以及周期特点。预计2022年4月实际产能将较10月下降4.13%,实际拐点可能晚于能繁数据,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猪价和板块的反转,关注高效能繁母猪淘汰情况与二元母猪价格作为产能变化的指标。

罐头食品如何破“罐”而出?

这篇文章讲述了罐头行业在冷暖交替中的复苏,从历史背景、发展变迁到面临的误解和挑战。中国罐头在历经百年沉浮后,正通过新品研发、包装升级和营销策略的改变,努力摆脱负面印象,寻求在健康、营养、便捷等新消费趋势下的发展。尽管面临国内外消费习惯的差异和市场教育的挑战,罐头行业展现出复苏的迹象,并在2021年实现了稳定增长。

中国牛源产能得到有效提升将对全球肉牛产业格局产生影响

本文探讨了中国近五年肉牛行情的火爆对牛源产能的提升,资本涌入及民间资本在行业中的作用,预计牛源储备量将持续增长。尽管牛肉价格高抑制消费,但产能提升与季节性波动减弱预示行业调整。中国肉牛产业将迎来调整,大型企业可能面临挑战,小型屠宰厂将占据主导。文章还指出,不专业的经营者将被淘汰,牛源产能下降幅度小,民间力量支撑产业健康发展。未来几年,国产牛肉价格有望下降,全球牛肉市场也可能受到影响。

中国能孕育若干“肯德基”“麦当劳”吗?

近年来,中国肉类消费格局发生变化,猪肉产量因猪瘟下滑,鸡肉和鸭肉产量增长显著,尤其鸭肉逆袭,鸭卤制品如绝味食品、周黑鸭等品牌崛起。鸡产业也经历“自我革命”,鸡卤制品市场开始爆发,紫燕百味鸡等品牌表现亮眼。同时,本土餐饮企业的创新和供应链优势使得卤制品市场前景广阔,尽管猪肉作为主要肉类,但由于成本和周期性问题,其深加工和连锁品牌发展相对滞后。牛羊鹅等其他肉类在深加工领域的潜力也受到供应链限制。

从供需关系看2021年国内玉米市场

本文分析了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对菜油市场的影响,以及国内玉米价格近五年来的变化,包括种植面积增加、产量提升、深加工消费下滑、替代品价格优势和饲料消费的调整。文章预测11-12月份玉米价格将高位震荡,后期优质粮源可能价格上涨。

2022年禽链价格有望温和上涨

本文分析了2020年白羽祖代引种量的下降以及2021年可能的变数,祖代与父母代存栏量的变化,父母代鸡苗销量的增长,白羽肉鸡价格的预期上行,以及黄羽肉鸡产能与养殖效益的波动。2022年,黄羽肉鸡行业预计温和复苏,受监测数据支持,市场前景值得关注。

生猪需求或将迎来全年最高峰

国家发改委监测显示,全国猪粮比价连续三周超出预警区间,市场供应充足。分析师认为,猪价未来将高位盘整,受传统消费旺季和政策调控支撑,但春节前可能会有局部下滑。管理部门将关注价格变动,保障民生需求。猪企利润预期稳健,但涨幅不会太大。

全国各省吃肉排行榜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分析了全国各省的肉类消费情况,发现重庆人人均肉类消费量最高,陕西人均肉类消费量较低,主要受饮食习惯影响,尤其是猪肉消费。陕西人虽然猪肉消费少,但羊肉消费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羊肉产量也超过牛肉。文章还提到陕西人买肉的花费在消费支出中占较大比例,显示了羊肉消费在陕西的相对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