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节前集中出栏,生猪压力释放,对后期猪价有何影响?

从2024年开始,生猪价格持续回暖,但近期因消费不及预期和供应增加,价格出现震荡下行。文章分析了生猪期货价格下跌的原因,包括养殖单位在中秋节前出栏量增加、市场对远端消费预期悲观等因素。同时探讨了供需基本面、养殖利润、冻品库存等对猪价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生猪市场的走势。尽管短期内供过于求的局面仍然存在,但四季度的消费季节性增长和低位库存可能支撑猪价维持高位震荡。

农业农村部:6、7月份生猪存栏有望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一季度猪肉价格已降至本轮恢复以来最低,供应紧张时期已过,预计2季度供应将更宽松。随着消费增加,端午节前后猪价可能上涨,但规模猪场出栏量将同比增长50%。下半年生猪存栏与出栏有望恢复正常,将继续抓疫情防控和产能恢复,建立生猪产能储备制度,稳定市场价格。同时,正在研究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以指导生产并平抑市场波动。

养猪成本逼近6元/斤!猪价低迷成本降,生猪养殖“猪周期”何时见底?

文章分析了牧原股份等企业在生猪养殖成本下降的趋势,以及行业内部因产能过剩导致的竞争加剧。专家指出,成本控制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策略,而‘猪周期’底部的市场环境使得养殖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未来,随着猪价持续下行,行业可能需要通过被动去产能来实现市场出清。

冬至节气前后,生猪价格将会上演怎样的变动大戏?

本文介绍了冬至作为重要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背景,探讨了南北不同的习俗,并分析了冬至前后生猪价格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文章指出,尽管冬至是重要的消费节点,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旺季不旺成为常态,导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同时,文章还展望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需求预期及市场变化趋势。

养殖业未来发展的两个主流方向

本文分析了我国养殖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优点,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食品安全和环保水平,到产能过剩导致的利润下降和中小散养户的转型压力。重点强调了订单化养殖和生态养殖作为解决未来问题的出路,以及大型养殖企业如牧原、新希望六和等的发展现状。文章最后提出了在解决吃饱与吃好问题上的两种发展趋势,并鼓励读者关注生态农业和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8月份全国饲料生产形势

2021年8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到2723万吨,同比增长14.9%,其中猪饲料增长显著。饲料产品出厂价格保持稳定,但由于原料成本高位,同比有所增长。数据来源于现代畜牧舆情周刊,月度产量数据为样本企业估算,年度数据以官方公布为准。

特种鱼全面爆发!加州鲈已经涨疯了,鳜鱼黑鱼黄颡鱼也全面涨价,塘里有鱼的发财了

最近一周多时间,特种鱼价格全面上涨,尤其是加州鲈表现突出,鳜鱼、鲈鱼、黑鱼、黄颡鱼等也有所涨幅。价格上涨主要归因于市场逐渐恢复和存塘鱼数量不多。鳜鱼、鲈鱼价格均有明显提升,且带动了相关加工产品的价格上涨。然而,过快的涨价对市场销量产生影响,终端采购商可能寻求替代品,专家建议养殖户适度销售,避免后期价格回调时受损。

2021年上半年中国生猪行业分析及下半年行情预测

2021年上半年,我国生猪生产快速恢复,存栏量和出栏量大幅增长,猪肉产量增加,价格连续下降。下半年,预计猪肉价格将小幅震荡上行,供应有保障,得益于产能恢复和进口冻品补充。国内猪肉消费市场潜力大,对高品质安全猪肉的需求增加,为规模化生猪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新一轮猪周期拐点信号或已现

本文分析了2021年9月起生猪期货价格反弹的原因,探讨了猪周期的新一轮上涨信号,指出产能加速出清、头部猪企的资金压力、三元母猪的高存栏等因素对猪周期拐点的影响,预测2022年7-8月可能成为猪肉价格上行的拐点,结合了历史规律和当前市场特殊情况。

暴雨、新冠双重施压 河南生猪市场现状如何

本文详细解读了7月份河南生猪市场在暴雨侵袭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猪价的弱势调整、产能损失、屠宰企业开工率的波动以及猪源供应情况。尽管有部分地区受灾和疫情管控,但整体产能恢复向好,猪价上涨空间受限,预计四季度供应将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