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周期拐点?养猪开始赚钱 仔猪连涨10周 机构企业散户一致“乐观”

近期,由于猪价连续上涨,养殖业已进入盈利阶段,一些养殖户和猪企成本低的猪场实现盈利。仔猪价格创近三年同期高点,补栏情绪升温,但分析师警告短期仔猪行情可能面临回落风险。市场普遍预期猪周期可能在下半年逐渐回暖,但需求端和供应端因素使得高价位承压,周期拐点还需观察。

5月猪价好消息!供应减量、需求向好,猪价或渐行渐强!

4月生猪行情以拉锯为主,猪价在16.00元/公斤上下波动。供应方面,能繁母猪存栏下降但仍处于合理区,中大猪存栏减少预示二季度供应将减少。需求虽有恢复但仍低于正常水平,但有望在二季度改善。然而,母猪性能提升带来的不确定性、南北养户产能去化程度、华南暴雨对疫病的影响以及需求恢复程度等因素将影响猪价走势。整体来看,二季度供应压力减小,需求稳步恢复,猪价向好趋势可能增强,但短期内仍存在变数。

预计今年剩余时段生猪价格或有两个高点 分别在8月和12月

根据农业农村部和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环比数据以及生猪存栏量的数据变化推算,2023年8月至12月生猪出栏量或呈跌后逐步上涨走势。结合生猪屠宰量的季节性变化特点,预计宰量将震荡回升,其中8月增幅较小,10月有小幅回落。二次育肥的补栏和出栏数据表明,8-12月供需比可能呈跌-涨-跌-涨的走势,生猪均价最高点出现在8月,次高点为10月。文章详细分析了不同体重段生猪存栏量的变化、屠宰量的季节性波动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并预测未来5个月小体重生猪存栏量增加,大体重猪源存栏继续回落。此外,还探讨了二次育肥行为对市场供需

7月CPI公布,生猪养殖与现代农业备受关注

2024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猪肉分项同比增长显著。本轮猪价上涨与生猪养殖业去产能有关,预计下半年猪价将继续上涨。生猪养殖成本下降,行业盈利空间扩大,主要上市猪企业绩普遍扭亏为盈。现代农业ETF(562900)跟踪中证现代农业主题指数,反映农业、种植、养殖等业务的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备受投资者关注。

2022年6月2日全国部分地区生猪及仔猪价格

2022年6月2日,全国部分地区的生猪和仔猪市场价格有所变动,外三元生猪价格平均每公斤16.09元,内三元为15.76元,相较于前一天有轻微上涨。东北地区价格相对稳定,如黑龙江牡丹江、绥化等地猪价略有下跌,而北京大兴地区猪价保持在16.30元。陕西省仔猪价格大幅下跌,从60元/公斤降至50元/公斤。整体来看,临近端午节市场有波动,猪价达到春节以来新高,显示出一定的供需动态。

怪象!生猪养殖头均盈利60元,淡季不淡,未来猪价可达21元/公斤!

农业农村部专家表示,当前生猪养殖已开始盈利,价格低位反弹,预计下半年猪价底部反弹至少70%以上,有望升至21元/公斤以上。猪周期可能反转,短期内供给减少,需求有望在疫情管控放松后好转。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采取稳定市场预期、有序调减产能和收储托市措施,保障价格合理区间。行业成本高位,但补栏积极性提高,产能增加速度较历史周期可能更快,周期长度可能缩短。

应该重视起来了!猪价连涨,猪市“风险凸显”

最近猪价出现连涨行情,生猪均价升至11.8元左右,利润丰厚。然而,猪市风险凸显,包括养殖成本增加、疾病风险、集团化扩张挤压散养户利润、消费者可能面临质量问题和高价猪肉、以及屠宰企业面临新竞争挑战。业内人士认为,猪价可能还会继续上涨,但各方需关注并妥善应对潜在风险。

重磅!国家发改委出手!指导各地同步收储、共同“托市”!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2023年上半年,中国猪肉进口量保持增长,尤其是鲜冷冻猪肉,尽管国内供应充足且价格走低,进口额仍大幅上升。专家分析,进口猪肉结构中低附加值产品较多,且受去年猪价反弹影响,贸易商增加进口。国家发改委表示将稳定生猪价格,通过储备收储措施以及关注市场动态,预计猪价将在下半年回升。同时,高温天气影响消费,但官方收储和养殖端出栏压力减弱等因素将支撑猪价。

突发!散户退出率达80%!多地疫苗、兽药销售被迫“断粮”!养猪名列十大艰难行业第二……

中国养猪业经历了从散户为主向规模化转型的快速变化,非瘟疫情加速了小散户的退出,2022年规模化率提升至65%。猪价波动、饲料成本上涨和行业亏损让养猪业成为2023年艰难度极高的行业之一。尽管双节期间市场预期看涨,但供需基本面分析显示,供应增量、需求疲软和冻品市场利空可能影响传统旺季的表现。市场复苏需要时间,大部分从业者趋于谨慎,预计猪价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但波动中仍有上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