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猪怎么会得胀气病? 知道这几招再也不怕猪胀气!!!

本文介绍了猪胀气的多种原因,包括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和感染性便秘。防治猪胀气的关键是改善饲养管理,如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合理饲料选择与喂养,增加粗纤维比例,做好保温防潮,以及科学防疫。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通过科学的饲养方法和生物安全措施可有效减少胀气猪的发生。

母猪怎样才能多产仔?必须做到这3点!

本文讲述了培育优良后备母猪的关键因素,包括品种选择、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配种时间、提高妊娠期和分娩期间的护理措施,以及降低仔猪死亡率的策略,如胎儿生长发育、分娩环境、母猪分娩效率、仔猪初乳摄入、寄养和监控等。同时分享了一些养猪的小知识,强调了科学养殖的重要性。

熄火?!下一波涨价在何时?

文章分析了当前毛猪市场的情况,指出虽然期货情绪和二育进场带来了拉涨预期,但由于拉涨动力不足,散户、白条等各个体重难以持续上涨。同时,市场消费清淡,终端难以接受涨价的白条。但随着供应偏紧,南猪北上减少,北方猪价有上涨的可能。特别是在芒种期间,北方消费有好转,5月底6月初可能出现下一波上涨机会。

8月16日猪价“偏强上调”!19省上涨12省下跌,猪价下跌风险增大

本文分析了近几日全国生猪价格的涨跌调整情况,指出尽管涨幅有所收窄,但整体仍呈现偏强上调态势。文章详细介绍了各地区猪价的最新走势、规模猪场的动向,并探讨了供需基本面和市场情绪对猪价的影响。此外,文章还预测了8月中下旬猪价的可能变化趋势。

一夜“猛涨”,猪价“破8入9”!盛极而衰?附:10月11日猪价

本文分析了2024年10月猪价上涨的原因及未来走势。受供需调整、养殖端出栏节奏放缓、二育入场增多以及气温下降等因素影响,猪价呈现‘破8入9’的走势。然而,随着均价突破18元/公斤,二育心态转为谨慎,猪价进一步上涨或将面临压力,需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及二育情绪变化。

最新消息:猪价马上要反弹了!三天之内,又是一波大涨行情!

文章分析了从11月初开始全国猪价整体下跌的趋势,探讨了供需关系对猪价的影响。供应端由于养殖端看涨情绪松动、出栏积极性增加以及秋冬季节疫病风险等因素,导致市场供应过剩。需求端方面,天气转寒并未有效提振猪肉消费需求,屠企订单减少,进一步压缩猪价上涨空间。然而,随着猪价跌破8.5元/斤,养猪户们开始扛价惜售,加上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节日刺激,预计猪价有望在春节前迎来一波大涨行情。

涨!涨!涨!局地大涨近1元!5000头猪场老板“被迫”做回打工仔!养猪行业的低利润或将成常态……

2023年中国猪价行情分析显示,部分省份猪价上涨,如安徽、江苏等地,但整体上生猪市场亏损严重,养殖规模缩减。大型养殖公司如正邦科技由于负债和周期影响易主,行业进入微利时代,企业需提升生物安全和成本竞争力。温氏股份和大北农集团的负责人强调成本控制和养殖模式的变革。预计2024年猪价将有所回升,但供应端的去产能和疫情影响将持续影响市场,价格反弹需谨慎看待。

自由采食小猪腹泻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自由采食小猪腹泻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断奶后生活习惯改变导致的消化不适,二是饲料问题。还提到地面过凉和饲养环境不良也可能引发腹泻,而致病菌引发的腹泻相对较少。文章强调断奶前的准备工作和适宜的饲养环境对预防腹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腹泻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何正确给母猪驱虫?

猪市早读中提到,母猪体内寄生虫可导致营养不良、发情不调和奶水质量下降,而体外寄生虫则引起瘙痒和生育问题。驱虫方法包括使用透皮剂(对疥螨和体内蛔虫有效但不彻底)、拌料驱虫(如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粉连吃三周),以及外喷杀体外寄生虫(如双甲脒加除癞灵,每周两次)。结合拌料和外喷可提供更全面的驱虫保护,确保哺乳小猪免受感染,促进生长。

外防、内控和提免! 非瘟防控,你做对了吗?

本文讨论了非瘟的防控方法,包括外防、内控和提升动物抵抗力三个方面。外防主要是生物隔离和各种方式的消毒;内控则是反复消毒清理干燥;提升动物抵抗力包括加强营养、使用有机酸加电解多维饮水和做好免疫接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