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西方为何要在中国养猪?继“大豆战争”后,“猪肉保卫战”打响!

这篇文章回顾了15年前的'大豆战争',西方国家通过转基因大豆争夺中国市场,导致我国大豆产量锐减,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加深。随后,他们将目光转向猪肉市场,通过收购和操控价格引发'猪肉保卫战'。文章探讨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疑虑和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强调了国家和养殖户在面对这些挑战时需要的团结与警惕。

Mysteel解读:节日需求有限 猪肉价偏弱运行

本文分析了9月份前三等级白条价格的震荡下行趋势,重点统计了全国主要省份的猪肉价格变化。随着国庆假期临近,养殖端出栏节奏放缓,终端消费需求有所增加,但整体市场仍呈现窄幅调整态势。文章还探讨了屠企开工情况、市场需求变化及未来肉价走势,特别关注集团场和养户的出栏节奏以及国庆前后终端消费的表现。

喂猪的正确方法:喂猪怎么喂?喂什么长得快?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正确的喂养方法使猪长得更快,包括合理配制饲料、科学喂食、定期清理猪舍以及根据不同猪群选择合适的日粮类型。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猪的生长速度,还能保证其健康,帮助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文章还特别强调了注意猪饲料的种类和比例,确保营养全面,同时保持猪舍清洁卫生的重要性。

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扎实推进

农业农村部为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自2018年起实施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重点针对主要畜禽品种。经过三年试点,成效显著,兽用抗菌药使用量逐年下降,动物产品抗菌药残留和细菌耐药性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10月发布的《全国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的目标,提出50%以上规模养殖场实施‘减抗’,并强调规范科学用药和管理制度的执行。

疫情影响需求?猪价走势?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声→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疫情对国内需求的影响是阶段性的,将通过一系列措施稳定宏观经济,包括扩消费促投资、加大对企业支持、守好民生保障等。同时,发改委强调将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如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并持续关注大宗商品和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采取措施稳价保供,以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为什么猪肉有的盖红章,有的盖蓝章?盖“哪种章”的肉更安全?

猪肉表面的印章是为确保食品安全,包括检疫验讫章(蓝色)和肉品品质检验章(圆形)。红色和蓝色印章主要由食用色素制成,无害于食用。合格猪肉需具备‘两章两证一报告’,即检疫合格证明、品质检验证明和非洲猪瘟检测报告。购买时应选择正规商家,避免购买劣质猪肉,保障健康。

一分钟看明白猪蓝耳病的ADE效应!

本文介绍了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DE)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特别是在蓝耳病病毒(PRRSV)感染中,抗体的存在可能会增强病毒复制并导致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对于蓝耳病不稳定猪场,建议优先使用活疫苗进行普免,以快速建立细胞免疫,避免因中和抗体滞后而促进病毒复制,从而降低ADE效应引发的疾病风险。猪场应根据猪群的免疫状态和阶段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以实现猪群的健康稳定。

风向要变!标肥价差倒挂点燃市场,猪价上涨落定!7月20日猪价

国内生猪市场近期受疫病风险和伏天高温影响,猪价维持在每斤7元,养殖端亏损。标猪出栏预期减少,但猪价并未强势上涨,生猪购销稳定。随着消费市场稍有好转,但屠企开工率下降,猪肉走货疲软。标肥价差扩大,养殖端看跌情绪减弱,看涨增加,预计7月下旬猪价震荡偏强,8月可能有大幅反弹。猪博士提醒,市场动态影响价格,投资需谨慎。

突发!2025生猪供需战火升级,大胆预测:下周猪价或将逆袭反转!热议!母猪存栏激增,PSY狂飙预警!

本文分析了近期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及供需情况,指出尽管猪肉和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但下周可能出现止跌回稳、局部上涨的趋势。同时,文章探讨了2025年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和集团场PSY提升,生猪供应压力可能增强的预期。通过引用农业农村部、卓创资讯等权威数据,详细解析了养殖端、需求端以及市场整体的变化趋势。

2024/2025年度全球生猪产量达1.156亿吨,中国是全球生猪产量最大的国家

本文分析了USDA关于全球生猪产量、消费量、进口和出口的预测,特别关注中国、欧盟和美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中国在全球生猪生产和消费中的占比显著,而欧盟的市场份额逐步下降。中国对进口生猪的依赖度减少,巴西和欧盟是中国主要的进口来源,其中巴西的份额在增加。欧盟的生猪产量因母猪存栏量下降而减少,但预计2024年将有所恢复。欧盟的出口面临挑战,而全球猪肉消费趋势显示消费者转向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