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重磅解读!从中央一号文件看养猪行业2025年八大趋势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深入解读生猪养殖产业的八大发展方向: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严格生猪屠宰检疫执法监管、降低大豆进口依赖稳定饲料供应与成本、推进智能化养猪、发展绿色特色地方猪品牌、完善企业和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双赢、加强猪场环保治理、推广畜禽活体融资。这些政策将对我国生猪产业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养猪业9条新规出台或将改变生猪格局

这篇文章介绍了2021年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养猪业的新规,包括生猪用地审批简化、规模化养殖扶持、合作社模式推广、国家储备猪肉调控增强、生猪保险扩展、疾病防控强化、冷链运输发展、产业布局优化以及养猪数据中心建立,这些政策将影响我国生猪行业的发展和市场格局。

2022年3月22日全国部分地区生猪及仔猪价格

2022年3月22日,中国部分地区的生猪价格出现上涨,尤其是外三元生猪平均每斤达到5.92元,与前一天相比有小幅增长。仔猪价格则呈下跌态势,反映了母猪去产能的影响和市场供需关系。这天的数据不支持立即补栏,因为业内认为猪价底部未见明显反转,建议密切关注后续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

价格犹如“过山车” 国家为何此时投放猪肉?农业农村部专家解答来了

今年猪肉价格波动频繁,涨幅超过40%。国家发改委宣布将投放政府猪肉储备,以保障中秋、国庆等节日猪肉供应,防止价格大幅波动。农业部分析师朱增勇指出,猪价反弹源于去年的产能过剩,经过调整,预计年内价格会稳中略降。中国猪业的规模化水平提升,行业集中度增强,对价格走势形成稳定影响。

五部门发布生猪产品数据:能繁母猪存栏4379万头,产能大幅增加,处于黄色区域!

这篇文章详细报道了2022年10月中国生猪行业的生产、价格、进出口和成本收益情况。能繁母猪存栏量增长,产能处于黄色区域,生猪价格全面上涨,屠宰量、进口和出口量有所波动,散养和规模养殖的利润增加。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和统计局,反映了市场供需和行业动态。

果然!猪价上涨“一日游”,北方行情“飘绿”!2月3日猪价

2月3日,国内猪价呈现波动下跌态势,受屠企调价和消费疲软影响,生猪均价跌至7元/斤,多地行情‘飘绿’,北方地区猪价止步上涨。市场消费掣肘、养殖端出栏压力大,短期猪价预计维持横盘震荡,价格波动偏弱,但由于亏损压力较大,下挫空间有限,多空博弈下市场继续承压。

蓝耳病基础知识三十问(1)

本文介绍了蓝耳病,包括其病毒特性(PRRSV,单股正链RNA,有9个ORF)和临床特征(多系统疾病,免疫抑制)。内容涵盖了蓝耳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如在不同温度和消毒剂下的抵抗力,以及如何通过消毒和个人卫生防止传播。文章还讨论了蓝耳病的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病毒株的分类(如1型和2型,以及国内主要的谱系)和流行毒株如类30毒和类34毒。此外,文章提到了感染后抗体检测的时间范围,以及不同蓝耳毒之间交叉保护的不足,以及商品化弱毒疫苗对特定毒株的保护效果。

节前猪价强势上涨!市场持续回暖,节后市场又该怎么走?

2023年09月27日全国猪价概况:外三元和土杂猪价格小幅上涨,内三元下跌。浙江省、江苏省等地猪价较高,青海省较低。玄田算法预测未来猪价走势,9月28日至30日预计稳定在16.25元左右。市场情绪影响下,猪价受供应和需求因素影响,短期有上涨,但节后可能有回落风险。养猪人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出栏。

重磅!农业农村部再提调整能繁母猪保有量,对全国18万家规模场监测

农业农村部在2023年9月答复中强调了对规模化养殖场的政策支持,包括提高规模化养殖的疫病防控能力、通过宏观调控稳定猪周期市场、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这些举措旨在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平抑猪价波动,降低周期性影响,并鼓励适度规模养殖。

农业农村部:2023年第39周生猪及猪肉价格同比环比双降

根据2023年9月25日至10月1日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降至17.12元/公斤,较前一周下跌0.8%,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8%;同期白条肉平均出厂价为22.38元/公斤,一周内下降0.7%,同比减少29.2%。这些数据反映了猪肉市场的动态,提醒养猪人关注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