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近期生猪价格为何不跌反涨?二次育肥叠加养殖端压栏,本轮猪价上涨能坚持多久?

近期生猪价格不跌反涨,主要受二次育肥补栏热度提升和养殖端出栏节奏变慢等因素支撑。然而,中长期来看,生猪市场供需宽松格局可能持续制约价格反弹的持续性,需警惕价格再次承压回落的风险。文章分析了二次育肥、压栏操作以及供需关系对生猪价格的影响,并对未来市场走势进行了展望。

二次育肥限“令”推行,倒逼猪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本文分析了非洲猪瘟疫情后猪价波动加剧的现象,指出二次育肥是核心干扰因素,并探讨了其对市场供需节奏的影响。在养殖效率和行业稳定的目标下,相关部门要求暂停二次育肥业务,推动猪业步入新阶段。文章还讨论了二次育肥的弊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以及长期猪市稳定的预期,强调规范化管理和产业链整合的重要性。

6月23日生猪报价:猪价一夜猛涨!21省猪价超凶大涨?猪价猛涨拦不住了!新一轮涨价潮来了!

2025年6月23日,全国多地猪价迎来连续三天上涨,涨价地区逐渐增多,生猪主流收购价保持在14元每公斤以上。安徽、江苏等地最高收购价达到15元每公斤。此次价格上涨与生猪屠企压价结束、猪肉进口减少及储备肉收储政策有关。然而,随着高温天气来临,7月份可能进入肉类消费淡季,猪价或面临下行风险,建议养殖户结合实际情况择机卖猪。

生猪购销“意见不合”,猪价“上下两难”!

本文分析了近期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冲高回落的原因,包括养殖端挺价、二育滚动入场带来的短期支撑,以及高温天气和季节性淡季对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文章指出,当前猪价缺乏持续上涨动力,供需双减背景下,预计7月份猪价将以窄幅震荡为主,并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与二次育肥动态对市场的影响。

生猪价格“淡季不淡” 市场看好中长期猪价

春节后生猪价格在淡季保持上涨,主要是由于市场情绪乐观、二次育肥增加、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和仔猪供应减少。期货合约中,远月合约表现强于近月,反映了市场对产能淘汰的乐观预期。尽管近期有回调,但长期看,随着旺季需求提升和供给压力缓解,预计4月、5月猪价维持震荡,年中可能再次上行。

猪肉股集体上涨!“二师兄”即将起飞?秦英林:养猪业纯粹依赖资本驱动最后会抬不起头来

4月22日,猪肉板块领涨,多家猪企股价上涨,生猪均价上涨至7.57元/斤。农业农村部表示,生猪市场供需关系改善,预计二季度可能扭亏为盈。能繁母猪存栏创新低,进口量和金额下滑。行业分析师认为,猪价将震荡上行,但产能去化和母猪产能过剩可能限制上涨空间。秦英林强调养猪业的可持续性依赖技术、创新和智能化,而非单纯资本驱动。

生猪:如何看待生猪9月行情?

本文分析了近期标肥价差走势,指出市场肥猪数量并未绝对过剩,并探讨了二育肥猪释放、集团化企业出栏增加等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文章还展望了9月及四季度的市场趋势,包括终端消费增加、压栏增重需求以及供需变化对现货和期货价格的影响。特别关注了2409和2411期货合约的走势及操作建议。

紧急揭秘!腌腊季猪价逆市下滑真相!急急急!猪企最新成本大PK,结果居然是......

文章分析了每年11月到次年1月腌腊高峰期猪肉消费增加,但近期全国生猪价格却整体呈下跌走势的原因。专家指出,虽然腌腊需求逐渐增加,但由于供应量增加和气温偏高等因素,导致猪价走低。预计11月底随着南方腌腊需求大幅增加及元旦、春节双节提振,猪价可能止跌回升。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未来猪价预期和主要养殖企业的成本控制情况,指出明年3月的猪价预期低于14元/kg,行业将进入成本比拼的关键期。

市场整体供应偏松,猪价持续下跌,A股猪肉股为何逆势走高?

1月10日早盘,猪肉板块因价格下跌而走高,央视财经报道猪肉价格跌破8元,市场供应充足。由于疫情和消费结构变化,旺季不旺,猪价持续走低。尽管如此,A股猪肉板块逆市上涨,分析师贺骁根据历史经验分析了猪周期的规律,预计未来猪肉价格可能不会单边,需求和供给上升将影响CPI。

痛快!局部大涨2元,猪价又是满堂红!官方发声后续猪价走势

中国生猪市场近期价格连续上涨,全国生猪均价达到15.13元/公斤,但供应充足且终端需求改善不足,导致价格涨幅有限。预计11月下旬至12月,白条猪肉价格可能有所上涨,但幅度不大,全年保持低位。供需增幅不及预期,进口冻肉和腌腊需求提振效应减弱,行业盈利空间有限。随着冬季气温下降,消费略有好转,但春节前供给压力大,猪价大幅反弹可能性小。农业农村部表示,将继续关注市场动态,稳定支持政策,确保猪肉市场供应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