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猪价3连跌!市场消费弱及出栏量增多下,养殖户挺价无力?

元旦后,生猪市场持续下跌,北方挺价区未能反弹,全国均价跌至7.55元每斤,跌幅3.5%。北方收购难度增大,南方多地如川渝、云贵、华东等跌幅不一,消费疲软导致白条出栏量低,规模化养殖企业降量,散养户亏损出售。屠宰端降价收购,猪肉价格降至14至15元每斤。市场整体低迷,猪价震荡下行,部分区域触及7至7.2元。

中国农科院王祖力:2023年是猪周期的下行周期,价格下行较慢

2023年我国猪肉价格预计会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稳”字当头的下行趋势,由于产能增长、理性补栏和政策调控等因素,价格下跌将较为缓慢。农业专家王祖力在论坛上指出,猪周期的下行周期中,猪价下跌过程将伴随着行业稳定性和政策支持的提升,未来猪价波动幅度和周期持续时间有望减小,对经济民生的影响也将减小。

猪场蓝耳、腹泻不知怎么办?防控方案教给你!

本文详细介绍蓝耳病和腹泻的防控措施,包括蓝耳病的爆发场、不稳定场稳定方案,以及重要节点保护,涉及疫苗接种、饲养管理、抗生素使用和伪狂犬防控。腹泻防控则涵盖了伪狂犬疫苗免疫、母猪腹泻苗免疫、水线清洁消毒和饲料霉菌毒素管理。提供实用的防控策略,助力养猪场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

猪冬天裂蹄病轻则影响采食,严重则影响效益

猪裂蹄病主要在秋冬季节高发,尤其12月,可能由季节变化、硬质猪舍、品种特性及营养失衡等因素引发。与口蹄疫的区别在于裂蹄病无全身症状且不发烧。治疗方法包括早发现早治,饲料中添加增强免疫力的药物,以及使用鱼肝油促进蹄壳愈合。本文由猪博士平台整理发布,仅供学习参考。

秋冬季来临,猪气喘反反复复?这三种方法几块钱就搞定

本文介绍了猪气喘病在秋冬季节的高发情况,阐述了其症状、与猪肺疫的区别,并提供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疫苗接种、药物使用(如替米考星、土霉素素等)以及通过升高猪舍温度、改善空气质量(如烟熏消毒)和使用低成本偏方来控制病情。建议猪场从源头和环境管理入手,减少疾病反复和经济损失。

12月猪价落寞收官!春节前出栏利润仍不容乐观,建议养猪人适时调整养殖策略

文章分析了12月猪价大幅下跌的原因,包括销售时间缩短、散户和二育抛售、物流压力、以及国家政策对猪价的预估。尽管全国感染高峰已过,旅游业复苏可能提振需求,但集团场的降重计划和肉价预警区间退出等因素限制了猪价上涨。白条价格下跌,有利于提高居民购买意愿。文章指出,考虑到供应充足和居民春节备货需求,年前猪价涨幅受限,建议养猪人合理出栏。1月出栏压力缓解,一季度行情存期待,但猪价上涨乏力。

上涨动力不足!临近年末,猪价节节低!后市行情如何?

1月5日,随着小寒节气的到来,国内猪价因气温回升而走低,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触底15.11元/公斤。北方局部地区猪价止跌上涨,但看涨情绪减弱;南方地区尤其是西南、华东、华中大幅下跌,高价区猪价跌破16元/公斤。消费端疲软,餐饮业和居民需求低迷,白条猪供应量增加,导致市场猪价下跌压力增大。预计未来1-3日,猪价可能延续偏弱走势,北方稳价情绪增强,但春节假期临近,消费支撑不足,猪价上涨动力有限,生猪均价将继续寻底。

冲上热搜,猪价下跌超3元/斤!微利时代该如何力挽狂澜?

近期猪价在元旦期间下跌,受供需过剩、疫情和消费疲软影响。业内预测,猪价在一季度后期可能触底反弹,春节后预计上涨,但16-22元/公斤区间波动。养猪人需关注养殖利润变化,注重低成本养殖和提升养殖效率,以应对市场波动。

局地反弹?多地开涨,跌跌不休后猪价上涨的拐点即将到来!?

2023年初,生猪市场出人意料地出现大幅下跌,猪价跌破8元/斤,养殖端进入亏损。全国猪价重心下移,尤其是川渝、两广地区跌幅严重。消费旺季不旺,受口罩问题影响和腌腊需求减弱,加上规模猪企出栏增加,导致供需失衡,猪价持续下跌。猪粮比降至5.2:1,接近官方预警线,可能引发收储计划,预示着猪价上涨拐点的到来。

46.68%!猪价下跌“创新高”,猪价上涨的拐点也将到来!?

2023年生猪市场走势出人意料,猪价跌破8元/斤,养殖端面临亏损。尽管传统四季度消费旺季和腌腊需求本应支撑价格,但猪价大幅下跌,创下半年新低。川渝和两广地区成为重灾区,消费疲软和产能过剩是主要原因。春节假期临近,猪价超预期下跌,产销错配和消费旺季不旺导致市场压力增大。随着猪粮比跌破预警线,官方可能重启猪肉收储,暗示猪价上涨拐点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