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猪价跌回二季度的水平 信心降至“冰点” 留给养猪人的时间不多了?

近期,中国生猪价格快速下跌,跌幅接近30%,主要受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影响。产能恢复、资金介入压栏及提前出栏等因素导致供应增加,而疫情和经济环境导致需求下滑。分析师认为,供应压力正在释放,需求逐渐复苏,猪价基本面最差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预计未来价格将逐步走稳并趋于偏强,但短期内仍有波动。

冬季流感多发,猪继发支原体肺炎如何治疗?

冬季是猪流感和猪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期,这两种疾病由猪流感病毒和支原体引起,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猪流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继发肺炎可能导致呼吸困难。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隔离病猪、药物治疗等,以减少疾病传播和提高猪只抵抗力。

2022年猪价捉摸不透,急涨急跌且打破季节规律,2023曙光何在?

2022年生猪市场经历了价格的大起大落,受缺猪、猪周期拐点、旺季不旺等因素影响,猪企盈利、散户退出,猪价在一季度受各种利空因素影响后二季度强势反弹,三季度受高温和需求影响价格波动,四季度大幅下跌后官方收储调控。全年行情难以大涨,主要受出栏节奏、餐饮行业恢复和饲料成本下降预期等因素影响。2023年市场展望需关注春节后出栏量和饲料成本变化。

节前猪市企稳,生猪期货单日大涨超5%!猪价将如何走?

年末时,国内生猪市场期现价格经历了大幅下跌后开始缓解。期货主力合约2303止跌回升,现货出栏价格也有所回温。尽管需求端提振不明显,但养殖主体因亏损和政策稳价预期而惜售,猪价暂时止跌。分析师预计节前猪价将在低位震荡,春节前旺季效应减弱,供应量不会大幅缩减,价格上涨幅度有限。随着市场供需的变化,后期猪价可能企稳震荡,但受疫情影响,消费复苏程度和春节后供应压力仍需关注。

超实用!猪伪狂犬病导致仔猪腹泻的症状和控制策略

本文详细探讨了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腹泻问题,特别是在商品猪阶段的两个腹泻高峰,以及伪狂犬疫苗种类、免疫程序不当和污染疫苗对猪群的影响。文章提出加强饲养管理、选用优质活疫苗、改进免疫模式(如3-3-7模式)和实施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净化等控制策略。适合养猪人参考,了解伪狂犬病防控措施。

喜讯!猪价三连涨,5个因素助力行情攀升!后续有望爆发上涨吗?

2022年底,猪价全国上涨,北方和南方价格分别上涨,受市场消费提振和节日旺季影响。规模场和养殖户的减量操作、惜售心理以及二育养户的低价抄底,加上疫情好转导致的消费复苏,屠企的分割入库策略,共同推动了猪价稳步上行。然而,实际涨幅受限于需求恢复程度和规模场的出栏量调整。猪价利好因素多,但涨幅仍需观察需求和供应动态。

猪价上涨通知!1月1日起:猪价、粮价突变?五个因素助力本周重回10元!

2022年12月,国内生猪市场在冬至和元旦佳节的影响下,猪价出现报复性反弹,主要受养殖端出栏情绪回落、惜售情绪升温、规模场减量挺价、散户待价而沽以及疫情好转后消费复苏等因素提振。规模场结束低价冲量,选择抬价,而散户出栏减少,部分二育户低价抄底期待年后行情。疫情好转带动阳康人数增加,消费逐步回暖,屠企也开始分割入库。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猪价稳步上涨,但涨幅受需求恢复程度和规模场出栏量的影响。

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全国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工作推进视频会议,部署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工作!

11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工作推进视频会议,总结‘十三五’以来的成效,指出存在的问题,强调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等措施,推进兽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并部署养殖业减抗行动。会议还分享了各省区的经验和企业发言,以及行业协会的倡议。

猪肉消费较往年偏弱,猪肉零售价延续降势

湖南省商务厅发布的最新市场报告显示,本周猪肉零售价因腌腊进程受阻和供应增加而下降,菜价因成本增加而稳中有涨,水果价格因特殊时期需求增加而略有上涨。预计临近元旦,猪肉需求将恢复,建议养殖户和企业合理应对市场变化。蔬菜和水果市场因节日因素预计会呈现小幅涨势。

非洲猪瘟病毒最有可能会通过哪种途径进入猪只体内呢?

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肌肉途径进入猪体。文中分析了肌肉途径(包括钝缘软蜱叮咬和针头注射)和消化道途径(对成年猪影响较小,仔猪可能性高)的风险较低。然而,呼吸道途径由于猪的探究性、呼吸道屏障易受破坏以及猪场环境因素,被推断为病毒主要感染途径。因此,提出重点保护呼吸道屏障以降低非洲猪瘟感染几率的综合防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