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猪肉进口逆势涨,1—4月畜产品贸易新看点

1-4月,中国畜产品进口量391.0万吨,同比增0.4%,进口额136.7亿美元,同比增3.5%。其中肉类、杂碎进口下降,猪肉进口增加,禽肉产品进出口均增长,牛肉进口下降,羊肉进口增加。此外,乳制品进口显著增长,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大包粉进口增幅较大。本文详细分析了各类畜产品的进出口数据及趋势。

降重意愿尚不明显 降本和扩产阻碍产能去化

今年的生猪行情走势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业内对后市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尽管淡季期间养殖仍有利润,但5月中下旬以来累库压力释放导致价格下降,利润缩水。近期出台的二次育肥禁令引发关注,政策旨在引导快速出清库存并限制压栏增重行为,尤其是针对大集团。此外,规模企业持续扩张产能,仔猪价格高位运行,使得产能去化工作难以展开,供给压力成为限制猪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整体来看,生猪行情陷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状态。

上市猪企盈利攀升,首轮冻肉收储稳猪价

近期,上市猪企如牧原股份披露阶段性销售简报,显示头部企业通过成本优势实现盈利并提升市占率。牧原5月生猪养殖成本降至12.2元/公斤,商品猪销量同比增长30.42%。同时,中央储备库启动今年首次国产冻猪肉收储,政策意在支持猪价稳定。尽管短期内政策提振市场情绪,但长期效果仍需观察执行力度与产能去化速度。

1万吨收储登场:生猪市场“强心针”能否稳住跌势?

文章分析了当前生猪市场的供需状况及国家猪肉收储政策的影响。面对生猪出栏增加和需求疲软的现状,国家启动猪肉收储工作以稳定市场预期。同时,生猪期货和‘保险+期货’项目为养殖户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文章还探讨了未来市场关注焦点及行业发展趋势。

市场利好支撑有限,猪价不乏二次探底的风险!

端午节后,生猪市场购销基本面偏空,猪价快速下跌后短暂反弹。受供应压力和需求不足影响,市场存在二次探底风险。本文分析了养殖端出栏计划、消费需求变化及屠企开工率等因素对猪价走势的影响,并预测6月中下旬猪价可能维持震荡下跌的趋势。

母猪泪斑是怎么形成的?母猪泪斑有什么危害?

母猪泪斑是猪场常见问题,可能由病毒感染、环境不良、药物滥用或霉菌毒素中毒引起。文章详细分析了泪斑的成因及其对猪群健康的危害,并提供了改善体质、排毒解毒、减少抗生素使用及加强饲养管理等解决方法,帮助养猪户有效应对泪斑问题,提升母猪健康与免疫力。

贸易乐观情绪带动全球豆类回升!豆粕反弹能否持续?

文章分析了上周在贸易乐观情绪带动下,CBOT大豆期货连续上涨对国内豆粕期货的影响。尽管北美天气和贸易前景尚未明朗,但高种植成本支撑了美豆市场底部。同时,文章探讨了国内豆粕期货在成本端支撑下的偏强运行趋势,以及未来可能影响豆粕价格的多重因素,包括产区天气、贸易协议进展及供需关系。

预计6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或转为下滑但幅度有限 生猪存栏量或仍处于增加趋势

5月份,大型养殖集团与中型养殖端的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走势一致,主要受存换种、建厂扩产等因素影响。进入6月,随着猪价低迷和高温天气的到来,两者的调整心态逐步一致,预计能繁母猪存栏量将呈下滑趋势,而生猪存栏或仍保持增加。文章分析了5月和6月的存栏变化原因及市场动态,为养猪行业提供参考。

猪死后流鼻血别慌!一文教你识别病症与防治方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该病由放线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皮肤发红等症状,尤其对4~5月龄猪威胁较大。文章还提供了通过控制环境、加强管理和疫苗接种等有效预防方法,帮助养殖户减少疾病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仔猪渗出性皮炎都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防治?

仔猪渗出性皮炎是一种由皮炎葡萄球菌引起的传染性强的细菌病害,主要危害仔猪和幼猪。文章详细介绍了该病的症状表现、传播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隔离消毒、药剂清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并提供了实用的偏方。通过保持猪圈卫生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