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秋冬季,病毒更易存活!猪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本文介绍了秋冬季节养殖场户应采取的防疫措施,包括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强化、监测排查、消毒和无害化处理,以及针对小反刍兽疫、仔猪腹泻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强调生物安全和个人防护。这些措施旨在降低疫情风险,保障养殖场户和动物的健康。

猪场发生猪链球菌或水肿病怎么办?这样防治有效果

本文介绍了猪链球菌病的多种类型及其危害,重点关注急性败血型和水肿病。急性败血型可能导致肠毒血症,快速致命,而水肿病主要影响断奶仔猪,症状包括发热、腹胀和眼球外凸等。防治措施包括抗应激消毒、免疫接种和药物治疗,如青霉素、磺胺类、恩诺沙星等。提醒养殖户正确选择疫苗和用药,以提高猪场健康和经济效益。

海关总署: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芬兰热处理猪肉产品进口

中国海关总署宣布,自日起允许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双边议定书要求的芬兰热处理猪肉产品进口。产品需经商业无菌处理或有效热处理,且原料符合中国和芬兰的兽医卫生标准,包括无非洲猪瘟、猪水泡病等疫病,以及残留物和兽药使用的规定。企业需在芬兰境内注册并符合中芬两国和欧盟的兽医卫生要求。产品包装、存储和运输需符合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

为什么猪肉有的盖红章,有的盖蓝章?盖“哪种章”的肉更安全?

猪肉表面的印章是为确保食品安全,包括检疫验讫章(蓝色)和肉品品质检验章(圆形)。红色和蓝色印章主要由食用色素制成,无害于食用。合格猪肉需具备‘两章两证一报告’,即检疫合格证明、品质检验证明和非洲猪瘟检测报告。购买时应选择正规商家,避免购买劣质猪肉,保障健康。

猪价“塌方”下跌,产销错配凸显,猪价要跌破14元?10月12日猪价

文章讲述了10月12日猪价下跌的情况,特别是在北方和南方地区猪价全面下跌,跌破15元/公斤,市场供应过剩和消费需求疲软是主要原因。尽管猪价处于底部,但考虑到季节性消费提升、腌腊需求等因素,猪价可能不会进一步大幅下挫,未来1-2日可能趋缓,但长期看猪价前景仍不乐观。

黑龙江省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市民实现“吃肉自由”

黑龙江省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下降,9月份平均价格16.04元/公斤,同比下跌30.32%,市民反映‘吃肉自由’。尽管猪价短期有所改善,但基本面仍然是‘供强需弱’,预计10月猪价将以震荡下行为主,平均价格将低于9月。超市猪肉价格明显降低,居民消费增加,但专家分析10月利好因素不多,行情重心偏弱。

注意!车辆是蓝耳传播的首要因素

美国近期的变异蓝耳病毒对养猪业影响重大,研究发现车辆在猪只、饲料和工人传播中扮演关键角色,尤其运输车可能导致20%的感染。通过创建的数据模型,研究者发现猪场间的近距离传播和运转是主要途径,饲料和副产品影响较小。模型旨在帮助猪场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如加强运输车洗消,以降低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仔猪细菌性、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鉴别汇总,快收藏!

云南昭阳区靖安兽医站的文章指出,仔猪腹泻病是养猪业中常见的问题,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文章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的腹泻病(如仔猪白痢、黄痢、红痢、副伤寒和血痢、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病原体和易发季节,强调了饲养管理在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中的重要性。为减少养殖损失,准确识别病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是防治的关键。

436例猪链球菌感染病例,已有9人死亡!泰国紧急提醒:勿食用生猪肉

泰国近期报告436例猪链球菌感染,9人死亡,主要因食用生猪肉。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等,症状包括高烧、头痛等。预防措施包括只食用煮熟的猪肉,避免生猪肉与酒同食,确保烹饪卫生。接触猪只的人需采取个人防护措施。请关注食品安全,了解更多猪链球菌病信息。

猪价越来越难以预测,养猪企业到底在PK什么?

本文探讨了养猪行业的规模化经营与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面对猪周期变动时如何通过差异化战略(如地方品种猪、克隆技术)获取竞争优势。规模化企业如牧原、温氏等虽然具有成本优势,但需注重生产健康、技术升级和战略创新。同时,优秀管理会被行业模仿,猪博士平台提供养猪学习参考,但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