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速看!最新非洲猪瘟临床症状及防控思路

这篇文章讨论了2018年非瘟传入中国后,毒株类型的变化,从强毒力基因Ⅱ型到多样化复杂化,包括弱毒力、低毒力和自然变异毒株。介绍了非瘟的典型症状发展过程,从急性到慢性感染的差异。对于疑似感染的猪只,需通过采样如口鼻拭子、血拭子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在猪价低迷时,猪群感染弱毒的处理策略包括降低密度、强化消毒、酸化饮水线和增强猪群抵抗力。文章强调了防控措施在猪场管理中的重要性。

7月10日,生猪购销两弱,猪价陷入“怪圈”,“地板线”是多少?

7月生猪市场行情分析:上旬价格微弱上涨后,因屠企压价和消费低迷,猪价再次走低,购销两弱,养殖端面临亏损。预计7月猪价将呈现高频震荡,7月中下旬可能触及阶段性新低,部分机构预测13.5元/公斤左右。随着消费市场复苏和看涨情绪升温,猪价在7月下旬可能波动偏强。市场基本面偏空,猪价仍以震荡偏弱为主。

太原猪肉价持续低位运行,收储启动平抑市价

近期,猪肉价格降至10元/斤左右,主要原因是今年1月起全国猪价震荡探底,供需失衡导致价格低迷。统计局数据显示,猪肉价格连续10余周低位运行。供应充足和消费淡季导致猪价下滑,官方已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以稳定市场。分析师预计7-12月价格将先跌后涨,供应量逐渐减少,需求在9-12月逐步增加,但产能淘汰进程可能加速。

猪价“破7入6”,下半年猪价要“破9冲10”?预测来了!

2023年上半年,生猪供应压力减弱,但价格低位徘徊。7月猪价维持低位,与去年的强势反扑不同。国内母猪存栏和出栏均重下滑,养殖端产能去化,屠企开工率较低,养殖利润亏损。机构预测,下半年猪价受季节性消费影响,可能先弱后强,但受产能高位和冷冻猪肉库容率影响,上涨空间受限。预计7-8月猪价在14-16元/公斤,四季度可能先跌后涨,高点难破10元/公斤。

猪价“大溃退”,尿素价格“揪心”,油价即将“大涨”,豆粕升温

本文分析了7月中旬国内农产品市场变化,包括猪价大幅下跌,猪粮比值下滑导致养殖亏损;尿素价格先涨后跌,供应与需求博弈;油价将迎来上涨,居民出行成本增加;以及豆粕市场升温,受进口规模、天气和需求影响。各市场前景不一,引发行业关注。

全国猪价大预测!3大利好!猪价又要全面上涨了?

2023年下半年,国内猪价预计迎来全面上涨,得益于养殖端出栏量平稳、消费侧肉类消费恢复和政策调控的支持。国家发改委已启动储备肉收储工作,猪粮比跌破5:1后将猪价拉回合理区间。下半年猪价上涨预期增强,养殖户将迎来利好时刻,猪价有望重回盈利区间。

推动生猪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本文分析了生猪价格近期低位运行的原因,包括政策调控的科学性、经营主体的理性以及产能调控措施。收储政策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但猪价低迷受供需关系、季节性因素影响。未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全产业链布局是生猪产业的发展核心。

蓝耳波动如何快速压制?一个压制方案帮你解决!

湖南某存栏5000头基础母猪的规模化猪场遭遇蓝耳波动,导致母猪流产、仔猪健康问题。PSY应用研究院提供的蓝耳压制方案通过使用康之源和加乐欣药物,结合现场分析与改善建议,在不接种疫苗的情况下,15天后显著降低了母猪和仔猪的蓝耳感染率,成功稳定了猪场的蓝耳波动状态。

一分钟看明白猪蓝耳病的ADE效应!

本文介绍了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DE)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特别是在蓝耳病病毒(PRRSV)感染中,抗体的存在可能会增强病毒复制并导致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对于蓝耳病不稳定猪场,建议优先使用活疫苗进行普免,以快速建立细胞免疫,避免因中和抗体滞后而促进病毒复制,从而降低ADE效应引发的疾病风险。猪场应根据猪群的免疫状态和阶段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以实现猪群的健康稳定。

好消息!国家发改委突然宣布!猪价即将反弹!新一轮饲料涨价潮来袭......

近期,豆粕价格突然持续上涨,引发饲料企业产品涨价,对养殖行业特别是养猪业构成压力。生猪价格虽有爬坡迹象,但专家预计四季度上涨有限。分析师建议通过金融手段如保险+期货+银行等方式,帮助养殖户降低成本,促进市场稳定。同时,养殖企业需关注减产和资金压力,寻求融资支持。未来猪价可能微降后反弹,整体将维持窄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