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提高商品猪出栏率的技术与方法

该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提高商品猪出栏率的关键策略,包括选择优质杂交猪、优化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早期补铁、提供适宜的猪舍环境、确保充足饮水、同窝原圈饲养、实施科学的饲喂方法、合理饲养密度、早去势和严格防疫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养猪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仔猪消化不良怎么办?

这篇文章介绍了仔猪消化不良的定义、常见病因,如母猪营养不足、初乳质量差、饲养环境因素和病原体感染等。临诊要点区分了单纯性和中毒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并提供了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补液和中药疗法。同时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如加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确保仔猪及时获得优质初乳,以及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

猪价“节节高”,上涨能否持续?上涨的逻辑是啥?

这则文章关注全国外三元瘦肉型生猪出栏价格的上涨,特别是2024年1月16日的行情。分析了猪价上涨的原因,包括寒潮天气、节日需求和市场情绪,但同时指出腊八节备货量有限,猪价反弹空间有限。文章还讨论了猪价上涨能否持续的问题,认为短期内猪价偏强但面临多重压力,包括供应过剩、需求跟进不足和库存冲击。未来市场预期为猪价高位震荡,下旬市场需求可能改善。

南北猪价“一片红”,上涨能否持续?具体分析来了

元旦后猪价下跌,但受腊八节消费预期、养殖端惜售及饲料成本下降影响,短期呈现弱稳偏强走势。1月16日预计猪价上涨,北方多地突破6元/斤。然而,消费需求跟进不足、养殖出栏压力持续及养殖成本下降等因素使得猪价反弹面临压力,未来可能短暂回暖后仍有走低风险。

猪价“起飞”,1月17日行情“4连涨”,咋回事?又缺猪了?

1月17日,猪价经历四连涨,全国生猪均价反弹,部分地区报价上涨,显示出市场供应阶段性紧张。猪价上涨主要受仔猪价格上涨、天气影响导致生猪调运不畅及肥猪价格走强等因素影响。然而,随着腊八节需求可能转弱,屠企开工率可能下调,市场情绪和猪价有转弱压力,需关注收猪和猪企出栏动态。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年生猪出栏72662万头 增长3.8%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粮食产量达69541万吨,增长1.3%,其中夏粮和早稻产量有增有减,秋粮产量显著增长,主要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产量均有波动。肉类产量全面回升,尤其是猪肉增长4.6%,猪牛羊禽肉总产量同比增长4.5%。牛奶和禽蛋产量也有所增加。全年生猪出栏增长3.8%,但年末存栏量下降4.1%。

猪场不会建?影响猪场建设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本文探讨了养猪业的复杂性,强调了猪场建设中需考虑的因素,如建设规划、气候适应、选址、饲料配方、法规遵从等。猪场的成功建设关乎适当的结构、气候系统设计,尤其在亚洲多变气候下,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并优化猪舍保暖、通风。同时,饲料成本控制、新技术应用和环保法规也是新建猪场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兽医对设计规模化猪场的几点建议

分享兽医对设计规模化猪场的建议,包括选择远离居民区的场址、采用合适的布局(如小三点式或两点式)、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严格出猪台和饲料库管理、考虑废物无害化处理和粪污处理方案,以确保猪群健康和经济效益,强调设计过程中的细致与专业咨询重要性。

猪场环保怎么做才算合格?养猪人学起来

面对环保政策压力,养猪户需提升猪场环保标准。通过正确选址远离人口区,采用两层建筑的猪舍设计,实现粪便循环利用和污水分离处理,同时进行绿化以净化环境。确保合规建设,避免因环保不达标而影响养殖。在猪价看好的情况下,环保投入是必要的,以抓住养殖机遇。

涨!涨!涨!29省全线飘红,开启全线大反攻!业内预测:下半年猪价迎来行情反转!

当前猪价因养殖端惜售、天气影响和需求复苏而上涨,但随着腊八节后需求可能转弱,屠企开工率可能下调,市场存在逢高出栏风险,猪价压力增大。2023年猪价整体低迷,行业亏损严重,现金流紧张,预计2024年猪价下半年可能迎来转折,但大型猪企的市场影响力和行业集中度对行情有显著影响,可能导致市场定价权失衡和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