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料

警报!猪价破6元,异常价差揭示后市上涨动力不足

2025年生猪价格持续震荡下行,9月猪价探底跌破6元警戒线,标肥价差收窄反映市场上涨动力不足。大猪存栏占比上升,叠加新生仔猪数量高位,四季度供应压力加大。本文分析当前猪市低迷原因、产能变化趋势及养殖端应对策略,展望2026年商品猪供应改善可能性。

节后猪价承压,十月均价或继续下探,U型反转待年底

当前生猪市场深陷供需失衡困境,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跌至12.5元/公斤,创近三年新低。受压栏滞后出栏与产能释放影响,10月供应压力不减,而节日消费提振有限,需求持续疲软。养殖端普遍亏损,仔猪价格逼近成本线,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预计短期猪价仍将探底,但2025年底有望迎来U型反转,反弹高度取决于终端需求恢复与政策调控力度。

产能僵持,利润微利:生猪行业等待一场“实质性”的去化

2025年8月,中国能繁母猪存栏4038万头,环比微降0.1%,同比持平,产能去化进展缓慢。尽管多部门联合推进调控,3个月仅减少4万头,叠加生产效率提升,实际产能仍在增长。同期生猪定点屠宰量达3350万头,创正常月份年度新高,同比增29.6%,加剧供过于求局面。多地猪价跌入5元区间,行业仍处深度调整期。专家指出,唯有实质性去化产能,才能迎来猪价周期反转。短期内供给主导市场,养猪或将长期处于微利时代。

想让母猪乖乖“静立”?这几个大招非常管用!

本文深入解析静立输精与传统发情鉴定输精的区别,强调自然静立优于人工刺激静立。从选育、健康体况、环境舒适度、性刺激强度到孕激素补充五大方面,系统阐述提高母猪静立率的关键措施,助力提升猪场繁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能繁母猪少了,猪肉却更多了?山东模式揭示中国养猪业效率之谜

本文深入分析非洲猪瘟疫情后中国生猪产业的结构性变革,聚焦山东从传统养猪大省向‘专业育肥大省’转型的创新路径。通过实地调研揭示二次育肥与专业化合同养殖两大模式的竞争与演化,探讨其对生产效率、疫病防控、粮食安全及产业链布局的影响,并解析‘山东模式’背后的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展望全国‘南猪北移’趋势下产业格局的重塑方向。

养猪4个关键“一星期”

养猪过程中有四个关键的‘一星期’,分别是配种后、分娩后、断奶后和转群后。每个阶段都对生产效益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各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措施,包括饲料控制、环境调节、疾病预防及绿叶公司系列产品(如牲命1号、护仔康1号/2号)的应用,帮助降低死伤率、减少应激反应,提升仔猪成活率与生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