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猪料生物安全? 本研究探讨了猪饲料在疾病传播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热处理和化学添加剂消除饲料中的污染。饲料污染不仅影响猪只的健康,也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涉及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非洲猪瘟病毒(ASFV)等多种病毒的检测,以及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存在。研究还表明,饲料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控制和生物危害的防控是提高饲料生物安全的重要步骤。 技术 2024年05月31日 0 点赞 0 评论 280 浏览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猪流行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影响仔猪和育肥猪,冬季多发。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症状包括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环境控制和抗生素治疗,特别是针对哺乳猪和断奶仔猪。在流行地区可通过人工感染刺激母猪产生抗体,以减少疾病传播。已研发的疫苗如PEDV灭活疫苗和二联苗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本病。对于病猪,严格的隔离和药物治疗也是关键。 技术 2024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95 浏览
冬季猪舍温度、湿度的控制 冬季猪舍环境控制关键在于保持适宜的温度(14-23℃,最低8℃)和湿度,以防止冷刺激对猪群健康的影响。通过使用加热设备、保温措施、防贼风设计、增加采光和保持适宜的饮水及饲料温度,同时注意防潮,能够有效提高猪只生长性能,降低疾病风险,提升养殖效益。 技术 2024年03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333 浏览
到底是什么在干扰猪群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本文探讨了猪瘟对养猪业的影响,特别是针对管理不善和依靠购买仔猪的养殖户。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良圻原种猪场的研究发现,母源抗体对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有干扰,最佳免疫时机应在母源抗体保护率低于60%且阻断值低于50时。文章分析了母猪胎次对抗体的影响,提倡头胎母猪与经产母猪分开饲养以提高抗体整齐度。同时,提出了在母源抗体不强但未消退时进行首次免疫的免疫策略,以减少干扰并提高免疫效果。 技术 2024年04月17日 0 点赞 0 评论 289 浏览
小散户这样消毒,减少99%的猪病 本文描述了参观老客户养殖场的经历,探讨了养猪人对消毒工作的普遍认知误区,强调了消毒在养猪业中的重要性,包括提高猪只健康、降低疾病风险和经济效益。文章还提到了猪场消毒的正确方法,以及人员在猪场工作时的健康防护措施。通过数据和实例,论证了做好消毒工作对于养殖场的价值和必要性。 技术 2024年04月17日 0 点赞 0 评论 299 浏览
产房母猪的信号 本文详细描述了产房母猪在分娩前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信号,如焦躁不安、呼吸急促、泌尿系统变化、异物分泌、疼痛反应、产后恢复和哺乳行为。通过观察这些行为,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母猪及仔猪的健康问题,提升繁殖性能,确保猪只的最佳状态。 技术 2024年04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306 浏览
洲猪瘟防控思路 本文概述了非洲猪瘟(ASF)的防控思路,包括诊断方法(基因测序和PCR检测)、防控重点(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健康度,生物安全管控)以及我国在ASF防控中的经验。自2018年首次爆发以来,我国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包括精准营养、免疫接种和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以减少经济损失并阻止疾病的传播。尽管疫苗研发多年无果,但通过物理隔绝和消毒等手段,养猪场生物安全仍然是关键。 技术 2024年04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363 浏览
回肠炎 回肠炎是一种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只消化道疾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常在仔猪和肥育猪中出现,症状严重,死亡率高;慢性型多见于生长猪,症状较轻,影响生长发育。病菌对消毒剂有一定抵抗力,防治上需严格消毒、减少应激并采用药物治疗,如在断奶前后添加泰妙菌素或泰万菌素进行预防。在中国,回肠炎对养猪业造成显著经济损失。 技术 2024年04月25日 5 点赞 0 评论 769 浏览
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Mycoplasma Pneumoniae)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群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哺乳猪和幼猪,可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和生长受限,严重时可导致窒息死亡。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防治需综合采取早期隔离、疫苗接种、药物治疗和改善饲养环境等措施。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疗法,如妙诺、复方阿莫西林、泰乐菌素等。 技术 2024年04月25日 2 点赞 0 评论 960 浏览
猪蛔虫病的防控 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猪肠道寄生虫病,影响猪只健康和生长。主要症状包括营养不良、消瘦、生长停滞,甚至死亡。防控措施包括定期驱虫、改善环境卫生、营养管理以及使用伊维菌素、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等药物治疗。预防上,推荐春季和秋季进行驱虫,保持生产环境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技术 2024年04月25日 4 点赞 0 评论 55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