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非洲猪瘟流行特点有哪些?如何综合防控? 本文详细介绍了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性,包括其在国内的流行特点,如精准清除的挑战、临床症状的复杂化和潜伏期特征。文章还列举了猪场内不允许进入的违禁物品清单,以及针对这些物品的消毒规定。此外,还提供了母猪和保育育肥猪的临床症状描述,以及版权说明。内容旨在帮助养猪人了解防控措施,非投资建议。 技术 2023年08月22日 0 点赞 0 评论 263 浏览
学会这7招,养猪人不再畏“蓝” 本文介绍了猪蓝耳病的特征、危害及防控措施,包括定期体检、强化生物安全、合理驯化母猪、提升饲养管理、药物保健、疫苗接种和综合疾病控制。这些措施对于养猪业的健康和防止经济损失至关重要。 技术 2024年02月21日 0 点赞 0 评论 263 浏览
非洲猪瘟猖獗,3大新特点难防难控! 本文分析了我国生猪养殖中非洲猪瘟的防治难点,包括异地调运引发的疫情传播、饲喂餐厨剩余物导致的扩散、关键窗口期的管理,以及规模化猪场的防控策略。病毒的持续变异使得防控更加复杂,2023年的疫情显示出毒力减弱、早期症状减轻和传播加快的新特点。养猪人需加强防控,注意猪群健康管理和环境消毒,以减少经济损失。 技术 2023年09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0 浏览
蓝耳病是仔猪杀手?保育舍死淘率高多和蓝耳病有关 本文讲述了蓝耳病对仔猪和养猪业的严重影响,探讨了其在母猪和仔猪中的传播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添加益生菌、使用爱乐新、管理初乳和疫苗免疫等措施来防控蓝耳病,维持猪场稳定,降低死淘率。同时强调了环境卫生和免疫程序的重要性。 技术 2023年10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259 浏览
为什么母猪比公猪更易感染非洲猪瘟病毒? 本文探讨了非洲猪瘟病毒在规模化猪场中对母猪特别是怀孕母猪的影响,强调雌激素可能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研究团队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怀孕猪血清中的特定蛋白可能促进病毒复制,并对比了雌性动物在免疫反应上的优势,为理解病毒在不同性别猪群中的差异性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 2023年08月04日 0 点赞 0 评论 258 浏览
屡次中招?猪蓝耳病防控的6大错误,您了解吗? 在蓝耳病传入中国的20年历程中,中国养殖业在防控过程中经历了诸多错误和误区,包括对蓝耳病关注度不够导致其蔓延、防疫与管理不到位、灭活苗使用不当、自家苗滥用、被动防控以及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争议。通过了解和纠正这些错误,猪场可以采取主动防控措施,如疫苗免疫、血清净化和提升生物安全,以减少经济损失。 技术 2023年08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254 浏览
好消息!欧洲学者发现猪感染非洲猪瘟的关键基因 科学家们发现德国弗里德里希研究所与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合作,揭示了猪的一个关键基因MHC II受体蛋白SLA-DM在非洲猪瘟病毒感染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为开发抗非瘟病毒猪和相关阻断药物提供了新方向,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 技术 2023年09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3 浏览
非瘟疫苗是否真的可实现保护率100%?养殖户敢不敢打非洲猪瘟疫苗?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进展引发热议,尽管有动物实验结果看似达到100%保护,但业内专家表示,动物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待市场检验。大规模养殖户对于非瘟疫苗持谨慎态度,目前生物安全防控仍是主要措施。非瘟疫苗的商业化应用及对产业格局的影响尚不明朗,规模化猪场更多关注生物安全而非单一疫苗。 技术 2023年06月29日 0 点赞 0 评论 252 浏览
不要轻敌!猪丹毒也有它的杀伤力和混淆力 最近猪场暴发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大猪,被误认为蓝耳。猪丹毒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特征包括高热、败血症、皮疹和关节炎。防控原因包括圈舍卫生、饲料管理、水源污染、应激和病毒感染。猪丹毒防控关键在于免疫和改善饲养环境,如使用消毒药水、调整密度和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不同类型的疫苗选择取决于实际情况和效果。虽然当前市场存在忽视,但猪丹毒并未被彻底消灭,需引起重视。 技术 2024年04月17日 0 点赞 0 评论 251 浏览
猪皮肤发红常见疾病 本文介绍了四种猪只常见的疾病:急性型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症状包括高热和出血点;猪皮炎肾病综合症,多见于12-14周龄仔猪,表现为皮肤红斑和发热;猪附红细胞体病,由血虫引起,症状有发热、呼吸困难和黄疸;猪渗出性皮炎,由猪葡萄球菌感染导致全身脂质渗出和恶臭。这些疾病应及时诊断和防治,以保障猪只健康。 技术 2023年08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25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