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新闻

农业农村部正式定调!农业巨头告诉我们如何突围!

传统猪周期规律被打破,猪价寒冬延长至2023年,主要由于母猪和仔猪产能稳定在高位。农业农村部表示,生猪生产形势稳定,产能过剩,短期内猪价将低位震荡。养殖场户面临'充分竞争'时代,需要提高质量并实现效率提升,例如通过数智化管理来降低人为因素影响,提升生产科学性。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下,数智化将是中小规模猪场和家庭农场追赶的重要途径。

带不动,拉不涨!猪价持续低位运行,国家年内二度启动收储

五一过后,旅游和烧烤热度上升,但猪肉价格持续低位,引发养殖行业担忧。国家发改委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试图稳定市场价格。市场供应充足和消费偏弱导致猪价低位运行,分析师预测猪价将在低位磨底,产能去化将持续,未来几个月猪价预计保持低位震荡。

好消息!兰州大学在揭示非洲猪瘟病毒蛋白MGF-360-10L抑制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

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郑海学教授团队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蛋白MGF-360-10L在抑制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作用,有助于理解病毒免疫调节机制,为疫苗设计提供了新线索。研究发现,MGF-360-10L缺失的病毒株显示出较低的致病性,相关成果发表在《mBio》上,获得多个国家级项目资助。

大猪需求进入下滑周期,1月生猪市场标猪出栏存增量预期

本文分析了12月生猪市场的供需变化,特别是养殖端减重对出栏均重和肥标价差的影响。尽管进入肥猪需求旺季,但未来看跌预期促使养殖户加快出栏速度,导致生猪交易均重下降。同时,大猪需求的减少和标猪出栏增量预期将影响未来市场供应量,可能进一步增加生猪供应。文章还探讨了未来肥标价差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猪企8月售价环比大涨,下半年猪价仍存上涨动力?

8月份国内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售价出现显著上行,但随后市场高位回落,养殖利润下滑。行业分析师认为,补栏积极性减弱和市场预期趋于理性将有利于四季度猪价上涨。尽管9月初猪价有波动,但随着消费旺季到来,尤其是四季度春节备货,市场对猪价持乐观态度,预计猪价将缓慢震荡向上。供应方面,尽管猪产能充裕,但仔猪补栏和二次育肥减少会限制供应释放。需求方面,随着季节性需求提升和冻品库存消化,猪价存在反弹机会。

腊肉需求兑现不及预期?上市猪企“规模战”逆势突围

本文分析了2024年南方腌腊行情中,尽管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且猪价下跌,但上市猪企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通过提前布局和规模化经营,仍然取得了不错的营收业绩。文章强调在当前需求不足和薄利的环境下,养猪企业应注重内部修炼,包括降本增效、提高防疫水平和保障生产规模。

官方公布2024年9月全国主要动物疫病情况

根据农业农村部官网2024年10月24日发布的消息,2024年9月全国共报告发生一、二、三类主要动物疫病24种。其中,二类和三类疫病的发病数和病死数较高,尤其是猪流行性腹泻、布鲁氏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鸡球虫病、巴氏杆菌病和猪流感等病种占据了大部分病例。本文提供了详细的疫病统计数据及来源说明。

年前猪价或将以上涨为主?冬至节前散户或集中出栏,猪价仍有下滑风险

新一轮雨雪降温导致生猪购销受阻,集团化猪企在市场中占据优势,推动国内生猪价格上涨。然而,分析师认为虽然猪价可能上涨,但涨幅可能不及预期。供应方面,南北产区猪企提价明显,部分地区出现‘抢猪’现象。虽然四川猪价在12月中旬转强,但下旬可能受散户集中出栏和消费旺季过后的影响而走低。大猪供应增加,但养殖单位仍处于亏损,市场对后市看法分歧,预计12月猪价波动中仍有下滑风险。

非瘟疫苗还没来,坏消息先来了,防疫难度再升级

中国科研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发现江苏、河南和内蒙分离到的非洲猪瘟病毒为基因I型和II型重组,这种新病毒具有高致死性和高传播性,对现有的非瘟弱毒苗无保护力。研究通过攻毒试验验证了重组病毒JS/LG/21的致病性和传播特性,且哈兽研的7基因缺失疫苗对新病毒无保护作用。这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型重组的潜在风险和疫苗研发的新挑战。

跌势放缓,散户猪场惜售情绪转浓,猪价偏稳的局面逐步形成?

清明假期后,国内猪价维持弱势,受养殖端积极出栏与消费疲软影响,市场以窄幅下跌为主。北方散户惜售情绪增强,猪价保持稳定,南方地区报价则有所下降。屠企报价显示,4月8日北方大部行情企稳,南方华东、华中、西南地区报价下滑。主流消费城市猪肉走货一般,需求提振乏力。尽管规模猪企出栏积极性一般,但接货有所改善,而散户出栏因猪价下跌而积极性减弱。预计未来1-2日,猪价将维持横盘,整体运行偏弱。